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12
面对暴力拆迁,被拆迁人应保持冷静和平和的态度。尽管这种情况可能突然发生,作为当事人,我们可能会感到愤怒和委屈,但我们不能冲动地采取暴力行为来回应。相反,我们应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态,避免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应该意识到,违法行为必须通过合法手段来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违法者最终将受到法律制裁,我们没有必要以伤害自己作为赌注。
面对暴力强拆,我们应主动采取行动,不要被违法人员打乱阵脚。首先,我们应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因为只有110是官方承认的报警电话。如果警察到场,我们应要求他们提供出警记录回执单。但如果警察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不予理睬,我们仍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对警察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而报警电话记录将成为有利的证据。此外,在警察到场前后,我们应收集照片、录音和录像等证据,以便在将来起诉违法人员或机关时,这些证据可以作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证据,从而大大增加胜诉的可能性。
在国家高度重视依法治国的法治环境下,我们应对法律充满信心,并积累与拆迁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有了解法律,我们才能使拆迁人不敢轻视我们,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许多案例中,拆迁人之所以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们看准了被拆迁人对法律的无知和不运用法律的弱点。事实上,只要被拆迁人了解一些法律常识,就足以应对拆迁人的各种违法行为,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却无法维权。
我国多部法律都有关于国家赔偿的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八条规定:“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这表明,在行政机关或司法执行机关的行为违法时,只要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我们就有权提出赔偿请求。
根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行为的通知》,严禁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
暴力拆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现行规范拆迁行为的立法不完善,拆迁群众缺乏及时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个别开发商为了完成拆迁,不惜采取停水、断电、威胁和恐吓等手段,强行拆除居民房屋。主要原因是相关赔付不合理,国家规定的款项被私吞,或者开发商不能提供合理的条件,导致居民拆迁后可能失去住所。
为了规避行政违法责任,一些政府将拆迁工作委托给一些组织或企业,实行“包干制”,直接将拆迁任务分包给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执行人员。这种方式成为滋生各种野蛮拆迁和暴力拆迁事件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