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起诉状范本
手心律师网首页 > 合同下载 > 诉讼文书 > 起诉状合同下载

侵犯名誉权起诉状范本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0-07-01

原告: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生,住所地: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被告: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生,住所地: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诉讼请求:

风险提示: 诉讼请求必须具体﹑明确,该写的一定要写,因为其事关法院审查的范围。但千万不可不加思考地乱要求,如果无相应的证据来支持你的主张,势必遭到败诉的后果,通常还会因此而向法院支付相应的诉讼费。 另外,诉讼请求应提出具体的数额,不能笼统地说“赔偿原告的一切损失”之类。虽然这是没有争议的,但并不等于在提出诉讼请求时多多益善,比较切合实际的请求数额,不仅可以减收诉讼成本,降低诉讼风险,而且有利于法院的调解和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减少讼累。

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

2、判令被告对原告赔礼道歉,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式,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判令被告连带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_____元,为制止侵权产生的调查费用_____元,合计_____元。

4、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风险提示: 诉状是个利剑,挑起战争。如果没有写好,那么势必倒过来伤到自己。因此,要摆事实,讲明道理,引用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为诉讼请求的合法性提供充足的依据。摆事实,是要把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发生纠纷的原因、经过和现状,特别是双方争议的焦点,实事求是地写清楚。讲道理,是要进行分析,分清是非曲直,明确责任,并援引有关法律条款和政策规定。

自______年___月份以来,被告一直对原告进行造谣、诽谤、诬陷,多次污蔑称原告______ ______行为,并在______地进行散布。作为__________,本着以和为贵,虽经原告及原告的________多次制止,但被告置之不理,曾多次委托_____前往________制止被告的诬陷行为,被告依旧____________,不但没停止诽谤,反而变本加厉进行造谣、诬陷。当地群众对此事议论纷纷,造成原告名誉权受到严重损害,造成当地群众、甚至亲戚对原告的社会评价极度低下,原告原本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同时,由于被告多次诬陷,造成原告家庭、夫妻也多次为此事发生争吵,对原告夫妻感情、家庭生活也造成较大影响,使原告身心疲惫、精神遭受极大痛苦。

为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维护司法正义,现根据《民法通则》第101、120条以及《民事诉讼法》第108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望贵院查明事实,依法判案,判如诉请。

此致

__________________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风险提示: 提起民事诉讼的原告负有举证责任,要能够举出证明案情事实,支持自己诉讼主张的各种证据等等。 注意,列书证,要附上原件或复制件,如系摘录或抄件,要如实反映原件本意,切忌断章取义、并应注明材料的出处;列举物证,要写明什么样的物品,在什么地方由谁保存着;列举证人,要写明证人的姓名、住址,他能证明什么问题等。 另外,证据和证据来源,虽然法律规定必须提交,但提交时的说明应能简就简,尽可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保留自己的杀手锏,在庭审辩论中占据主动。
延伸阅读
  1.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2.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3. 起诉状范本
  4. 婚姻起诉状范本
  5. 拖欠货款起诉状范本
诉讼文书合同导航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产品质量纠纷起诉状范本
  2. 确认亲子关系起诉状范本
  3. 拖欠货款起诉状范本
  4.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5.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6. 婚姻起诉状范本
  7. 起诉状范本

民事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刑事起诉状范本
  2. 离婚起诉书的费用
  3. 交通事故赔偿起诉状范本及法律指引
  4.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起诉状范本
  5. 涉台离婚民事起诉状范本是怎样的
  6. 交通事故民事起诉状是怎样的
  7. 最新家庭暴力起诉离婚的起诉状范本是怎样的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