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1-05
设计广告侵权是指对他人的广告创意进行抄袭、模仿的一种侵权行为,该行为涉及对著作权的侵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对以下侵权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1.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
2. 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
3. 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4. 歪曲、篡改他人作品;
5. 剽窃他人作品;
6.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除非本法另有规定);
7. 使用他人作品,未支付应当支付的报酬;
8. 未经许可出租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
9. 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
10. 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
11. 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广告创意可以以商业秘密的形式进行保护,但必须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首先,创意人必须采取保密措施,使其创意具有相对的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如果创意已经公之于众,就无法再以商业秘密的形式进行保护。为了保护创意,创意人可以签署保密协议或在相关文件上注明“秘密”或“保密”等字样进行先行保护。
其次,商业秘密要求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根据《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在司法实践中,广告创意可以被视为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例如广告策划等。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配的书面凭证,具有相对性效力。因此,以合同形式保护广告创意是最实用的方式,可以在权利人与公众之间实现广告创意保护与信息共享的平衡。
广告创意人可以与使用方签订保密协议,规定广告创意的保密程度、使用方式、费用以及其他权利义务。如果当事人违约,受损的权利人可以主张违约责任,前提是该协议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