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9-20
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适用推定来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存在。根据这种观点,法院可以推定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被告需要提供反证证明推定不成立。这种分配举证责任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这一社会问题,因为仅依靠相关职能部门难以完全解决,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要堵住污染源才能根治。因此,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对侵权人加重举证责任。从目的解释的角度来看,对排污行为适用推定是合理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不应适用推定来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存在。根据这种观点,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为污染环境的行为、损害结果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受害人负有构成侵权的举证责任。然而,由于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复杂性和受害人处于弱势地位,受害人的举证能力有限,因果关系的举证往往不充分,难以追究侵权人的责任。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在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被告需要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然而,受害人以推定的方式证明被告存在排污行为是不可取的。首先,推定缺乏法律依据。其次,推定并不具有唯一性,不能使人确信。第三,该推定不符合举证责任分配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要求。如果原告主张的推定成立,要求被告提供反证,这对被告不公平,可能导致无污染行为的企业或个人承担责任。因此,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原告只需证明环境受到污染、存在损害结果,被告需要证明自己不存在污染行为及因果关系。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即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不适用推定来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存在。虽然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解决,但推定并非合适的解决方法。相反,应该通过明确被告的举证责任来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因此,在审查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时,只需核实被告是否存在污染行为和原告是否存在损害事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