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5-26
环境作为侵权行为的对象,不仅涉及私权利的保护,也属于公法调整的范围。国家为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了排放废物、噪声等行为的标准。在公法价值判断上,符合国家标准的行为被视为合法行为,国家通过这些标准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符合行为标准的废物排放行为也可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这被称为合法侵权或适法侵权。对于如何认定这种侵权行为的违法性,传统的侵权理论往往难以解释。
环境侵权造成的损害可以是对人身权、财产权及环境权等权益的损害,也可以是一种危害事实,即尚未对上述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存在损害的现实危险时,当事人也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环境的损害往往通过污染源与周围环境的反应作用等表现出来,损害往往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显现。此外,多个污染源并存的情况也很常见,因此损害结果与侵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唯一和必然的,多因一果的情况时有发生。
环境侵权中,侵权行为人多为具有特殊实力的工商企业或企业集团,而受害人多为普通农民、渔民和市民。因此,环境侵权的主体具有不平等性。
关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主要有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侵权责任的过错和无过错原则。对于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大部分学者主张采用无过错原则,即侵权行为人无论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责任构成是确定责任的基本理论依据。对于无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人主张特殊侵权行为,有的不以行为的不法为要件,有的不以过失为要件。本文认为,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三个要素。
环境侵权行为包括污染环境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和污染环境危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侵权行为的违法性是判断侵权行为的前提。环境侵权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符合环境保护法的排污标准是合法行为,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损害事实是指环境侵权行为导致他人权益受到损害的实际情况。环境侵权行为可能导致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的损害。
因果关系是指环境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联系。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污染源的多样性,因果关系往往不是唯一和必然的,可能存在多因一果的情况。
综上所述,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三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