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6-28
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应适用严格责任原则。污染者的加害行为应当排除“违法性”的适用,但在环境保护单行法有特别规定时,应从其规定出发。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污染者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同时,《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另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6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然而,一些环境保护单行法在污染构成要件上与上述两个法律规定并不一致。例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第2款规定,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也将违法性作为污染的评判标准,而《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单行法中,则未将违法性作为污染的评判标准。因此,违法性是否为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在具体案情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保护单行法的规定来判断。
环境侵权中的免责事由主要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在举证责任分配上,被告应承担具有法定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但这并不免除原告就被告加害行为与其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3)项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根据这一规定的本意,应当降低原告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原告只需能够证明因果关系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即完成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污染者应承担因果关系不成立的举证责任,并不免除受害人就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受害人仍需就因果关系初步成立承担举证责任。基于环境污染责任在因果关系认定上的特殊性,通过举证责任倒置和因果关系推定的方式降低受害人的证明责任。即与一般侵权案件中,受害人需要对因果关系提供充分成立的证明不同,受害人只需要对因果关系初步成立承担证明责任。所谓“初步的因果关系“是指原告的证明标准较低,即只要原告能够证明被告污染行为具有导致其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原告即完成了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在污染者不能完成因果关系不成立的举证责任下,推定污染者的污染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