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2-08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高空抛物行为是否属于证据需要考虑证人证言的可靠性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证据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然而,证人证言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调查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人民法院在审查当事人的陈述时,应当结合其他证据来判断其是否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即使当事人拒绝陈述,也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其他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当无法确定具体的侵权人时,除非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否则建筑物使用人应当承担补偿责任。因此,在审理案件时,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是否免除当事人的责任。
相对于被害人来说,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与实际加害人同住一栋建筑物内,对于建筑物的情况较为了解,具有地理优势和人脉优势。因此,可能加害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找出实际加害人,从而免除自己的责任。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可以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在侵权行为发生时不可能在建筑物内,或者伤人物品不可能归属自己,从时间上或客观方面免除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9条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因此,在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即使查明了坠落物的所有人,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在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责任应当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