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06
企业采购人员为了获取回扣,往往虚开发票和瞒报价格。这种行为涉及到虚假记账、虚假报告和财务造假等法律问题。
解决方法:
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管理,禁止无计划采购,采取公开招标办法,增加采购的透明度。
3. 加强对发票和价格的核查,建立严格的验收入库制度,确保采购的材料和配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一些企业的材料验收工作实施不严,流于形式,使假冒伪劣产品能顺利过关,严重影响了材料质量和企业利益。
解决方法:
1. 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查,采取现场检查和抽样检查的方式,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2. 对不符合手续和制度的材料,一律不得验收入库,不得予以货款结算,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
一些企业的材料发放管理没有定额和标准,随意性较大,导致超标准用料和无约束地领料。
解决方法:
1. 建立材料发放的定额和标准,确保发放的材料数量和用途符合要求。
2. 严格审批超标准用料,限制领料的数量和频率,防止材料的滥用和浪费。
一些企业在材料消耗上控制不严,缺乏责任心,导致材料浪费和不合格产品的频繁产生。
解决方法:
1. 加强对材料的使用和管理,落实到每台设备、每个产品和每道工序中。
2. 根据工艺要求规范操作,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一些企业存在多存材料的观点,不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储备,导致材料超量超时积压,增加了企业的空投资金。
解决方法:
1. 实行零库存管理,根据实际消耗量进行材料采购和使用。
2. 建立代储代销的经营方式,减少储备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材料核算不严格和不及时,财务部门核算的材料明细账长期不与仓库核对,导致账账不符和材料账上出现“赤字”。
解决方法:
1. 加强材料盘点和核实,确保账物一致。
2. 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材料的收发和入账,避免出现差异和错误。
面对企业材料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节约材料费用,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