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2-27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他人的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在确定侵权赔偿数额时,法院可以根据被侵权人的请求,计算其因侵权行为所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预期应得利益作为赔偿数额;也可以根据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得的利益计算赔偿数额。如果侵权人无法证明其成本或必要费用,其因侵权行为所得的收入即为所得利益。
如果被侵权人因人身权益受到侵害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无法确定,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在50万元以下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
损害赔偿是权利人在权益受到侵害后的主要民事救济方式,赔偿数额的确定关系到权利人能否得到有效补偿。全面赔偿原则是确定赔偿数额的关键准则,也是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
在民事侵权领域,全面赔偿原则被认为是最基本的赔偿原则,是各国侵权行为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通例。在知识产权侵权领域,全面赔偿原则被视为最高指导原则。
根据法律和司法实践的需要,有些法官认为应确立以下4个原则:全部赔偿原则、法定标准赔偿原则、法官裁量赔偿原则和对精神损害赔偿适当限制原则。全面赔偿原则是加害人对权利人实际损害应全面赔偿的原则,它确定了赔偿义务人的基本赔偿范围。
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我国法律对一些具体侵权行为规定了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突破了传统损害赔偿理论。
例如,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法院会参考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确定赔偿额。一些地方法院的指导意见中体现了对侵权人的“惩罚性”,例如对多次侵权的行为可以加重赔偿数额的限制。
全面赔偿原则在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法律明确规定侵权人应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最高人民法院也强调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应严格适用全面赔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