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意见》的通知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7-09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意见
一、人格权的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人格权可分为精神性人格权和物质性人格权。侵犯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遗体、遗骨以及侵害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监护权等属于侵犯精神性人格权利。而侵犯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属于侵犯物质性人格权利。
二、认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标准
判断侵权行为是否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应综合分析评判全案情况。
对于侵犯他人物质性人格权利的行为,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应认定为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已造成严重后果:
- 侵权行为人侵害生命权造成他人死亡;
- 侵权行为人侵害人健康权、身体权致人残疾已达到评残等级,或者虽未达到评残程度但造成受害人永久性伤痕,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
对于侵犯他人精神性人格权利的行为,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应认定为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
- 造成受害人自杀自伤;
- 造成受害人精神失常;
- 严重影响受害人正常工作、生活;
- 在公共场所公然侮辱、诽谤、贬损、丑化受害人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或者公开披露受害人的隐私,导致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
-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破裂、恶化;
-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如祖传遗物、荣誉证书、功勋章等,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毁损不能修复;
- 非法肢解尸体,非法披露、利用死者的隐私,或者非法利用、损害死者的遗体(遗骨),或者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等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造成其近亲属的社会评价降低、受到社会歧视或者不公正待遇;
- 其他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的具体标准
在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时,应考虑到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性质和精神损害赔偿的类别等因素。
具体标准如下:
- 因侵权行为致人死亡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为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应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费计算二十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年龄每增加一岁少计一年,但补偿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
- 因侵权行为致人残疾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为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的上限为100000元。具体赔偿额的计算公式为:残疾赔偿金=100000元×伤残等级系数×责任系数。伤残等级系数根据伤残程度确定,责任系数根据当事人过错责任的大小确定。
- 侵犯他人精神性人格权利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标准原则上应掌握在500元至50000元的幅度内。具体标准由各地法院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确定,综合考虑《解释》规定的六种因素。
- 侵权行为导致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永久性毁损、灭失的,按照上述标准确定。
- 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侵犯他人精神性人格权利的,赔偿数额根据侵权人获利的多少确定。
- 同一侵权行为分别侵害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人格权利的,应分别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 在共同侵权案件中,多个被告共同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总额不得超过最高限额。
- 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死亡或侵害死者人格权利的,被告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总额不得超过最高限额。
- 对于一审法院责任划分正确的案件,二审及再审法院不得改变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
四、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确定
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原则上应为侵权行为的直接受害人。
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侵害死者人格权利的,由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作为权利主体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侵犯被监护人的人格权利或导致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监护人以被监护人的名义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五、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对于精神损害抚慰金另有明确规定的,应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六、本意见的解释权
本意见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七、执行时间
本意见自2002年7月1日起执行。2002年7月1日后新受理或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按本意见处理,之前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不适用本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