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21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在刑事侵权中获得精神赔偿。与此同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事法律领域已经确立,而在刑事立法中却被否定。本文通过分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性,建议设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保护被害人权利,实现公平正义,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
精神损害赔偿在民事领域已经得到确立,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均遭到驳回。在民事领域,精神损害赔偿以“精神抚慰金”的形式出现。然而,在刑事领域,被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均被驳回,导致精神损害赔偿成为刑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包括经济损失或物质损失。然而,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却被省略,使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法得到支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以刑事诉讼法为主,辅之于民事诉讼法。然而,该解释明确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予受理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仅限于民事领域。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限制精神损失赔偿的做法不符合公平原则,导致不可调和的法律冲突。刑事犯罪行为的特殊性质和现代民主法治的要求都支持在刑事领域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此外,许多国家已经在刑事领域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立法趋势。
为了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建议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并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提起要求的时机和赔偿的条件。此外,法官在裁量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赔偿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建议逐步建立完善、合理的刑事法律体系,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构建现代和谐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