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12
精神损害赔偿应具有补偿性和抚慰性,其中抚慰性重于补偿性。具体来说,这一原则包括两点:1.通过物质制裁医疗机构还受害人及其亲属以公平和正义,抚慰其受到创伤的身心。2.精神损害赔偿金是对人身权受到侵害造成精神损害的一种民事救济手段,使受害人感情上的痛苦得到应有的赔偿,该种赔偿的作用是对受害人及其亲属起到精神抚慰,用以填补因损害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限额赔偿原则要求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法官可以在最高限额以下酌定具体数额。这种赔偿原则可分为两种:一是就某单独项目的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最高限额,二是就所有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最高限额,包括身心创伤、精神痛苦、感情不幸以及伴侣权丧失等。过高的赔偿数额会引起医疗机构的反对,而过低的赔偿数额则无法抚慰受害人及其亲属的痛苦,甚至无法弥补受害人的诉讼成本和医疗费用,对致害人也没有惩罚作用。因此,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当有所限制。
法官自由裁量原则是指法律赋予法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案件的具体赔偿数额灵活确定的权利。精神痛苦无法进行数理评价,精神损害与物质赔偿没有内在的比例关系,受害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使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灵活性。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时,法官应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考量和平衡,同时需要总结、摸索和积累经验。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适用自由心证原则,比较符合我国现今的司法环境。但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必须以法律授权,并受一定的限制。
在医疗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确定精神利益损失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医疗机构的赔偿额应与其过错行为对损害后果的作用相一致,即赔偿责任应当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对受害人及其亲属造成损害结果的责任程度来确定。同时,受害人对医疗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
某些精神损害可以测量,而有些精神损害难以测量或难以治疗。这些精神损害虽然不涉及医疗费用支出,但仍会对受害人的精神利益造成损失,因此应予以赔偿。
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应考虑受害人的年龄情况。如果受害人年龄较小且无法康复,其受到的损害时间较长,应给予较多的赔偿金。
由于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不同,同样的精神损害行为对不同人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同。因此,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与受害人的收入水平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