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5-06
名誉权侵权可能涉及到侮辱罪和诽谤罪。
侮辱罪是指通过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犯侮辱罪的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犯本罪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被害人告发的诽谤罪才会受理,否则不受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
例如,因诽谤导致被害人死亡、引起当地群众公愤、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等情况,即使受害人不告发或无法告发,人民检察院也应提起公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和第13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人民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他人名誉权。
人民法院可以要求侵权人恢复被侵害人的名誉,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恢复名誉和消除影响可以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但内容必须经过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和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范围相当。
人民法院可以要求侵权人向被侵害人赔礼道歉。
公民和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如果公民还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以及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后果等情况进行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