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1-08
根据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侵犯公民的名誉权导致其精神受到损害,公民是有权向法院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
第一条:当自然人的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时,如果他们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如果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利益的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人民法院也应当依法受理。
名誉权本身并非财产,无法直接交换经济利益。然而,由于名誉权直接关系到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益,因此侵犯名誉权也会对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益产生影响。例如,如果公民因名誉受损而失去某项工作机会,或者法人因名誉受损而遭受重大财产损失,这些都属于财产损害范畴。此外,受害人为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用和支出也属于财产损害范围。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犯名誉权所导致的后果,侵权人都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侵犯名誉权造成的精神损害应包括两个方面:受害人的名誉利益损害和受害人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的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适当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来进行救济。然而,如果采取这些措施无法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那么名誉利益损害应纳入精神损害赔偿范畴。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有当侵犯名誉权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且对受害人精神造成了损害时,受害人才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的赔偿。赔偿数额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带来的后果、侵权人获利情况、侵权人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
根据我国现行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侵犯时,无权要求精神抚慰金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