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24
校园暴力是一种暴力行为,若其后果达到一定程度,触及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除非符合刑法免责的规定。因此,可以认定校园暴力是一种犯罪行为。
校园暴力犯罪主要表现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主的犯罪行为,有时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其犯罪主体一般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其他犯罪主体。
一、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凡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有杀人的故意;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凡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在主观上,行为人的过失表现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在客观上,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教师、行政人员在体罚学生时因过失而致学生死亡的,也会构成此罪。
三、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其主体一般为年满16周岁的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也要负刑事责任。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有故意;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侵犯他人的健康权利。
四、过失重伤罪
过失重伤罪是指因过失导致他人重伤的行为。教师惩罚学生或学生之间的肢体冲突,若因过失可能致学生重伤,也会构成过失重伤罪。过失的主观表现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
五、侮辱罪
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主体为一般主体,行为人必须有故意;在客观上,表现为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近日网上曝光女生集体欺辱女生的图片,可构成侮辱罪。
六、强奸罪和奸淫幼女罪
强奸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已满14周岁的妇女发生性行为。其主体为年满14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男性。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有直接故意,且有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目的;在客观上,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行为,侵犯妇女的性自由权利。
奸淫幼女罪是指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其主体与强奸罪相同。其客体是幼女的身心健康权,无论幼女是否同意,不管是否违背幼女的意志,都会构成此罪。
一、抢劫罪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民财产的行为。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此罪也要负刑事责任。抢劫罪不仅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同时也可能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甚至导致伤害或死亡。
二、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暴力或其他损害造成威胁,强行勒索财物。若数额较大,就构成此罪。敲诈勒索罪在校园中常表现为高年级学生敲诈勒索低年级学生,或学生内部自组帮会敲诈勒索其他学生财物的行为,是一种常见的校园暴力。
近年来,校园暴力在我国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未成年人涉嫌刑事犯罪在同龄人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长,犯罪低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社会治安,也给未成年人和家庭带来了不幸,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以及未成年人的特点,我国立法者在法律层面作出了特殊规定。
对未成年学生的刑事处罚
一、关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根据《刑法》第17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故意杀人、伤害致人重伤、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犯罪行为,也应负刑事责任。在划分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上,既要警示具有暴力倾向的在校学生,一旦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也要照顾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二、关于未成年人的刑罚问题
根据《刑法》第17条第三、四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不适用刑事责任,但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此外,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在犯罪时不适用死刑,包括死缓。这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从轻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