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5-01-21
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提高土地复垦率对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复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需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对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损毁的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负责复垦,并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损失补偿费。损失补偿费应由土地复垦义务人与遭受损失的单位或个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土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调解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土地复垦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复垦规划的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了土地复垦的要求和复垦后的基本用途,因此土地复垦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进行。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土地复垦规划时,应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和自然条件以及土地破坏状态,确定复垦后的具体土地用途。在城市规划区内,复垦后的土地利用应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复垦应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有土地复垦任务的企业应将土地复垦指标纳入生产建设计划,并经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意见征求和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此外,在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土地复垦工程、进行土地复垦验收等活动时,应遵守土地复垦国家标准;若没有国家标准,则应遵守土地复垦行业标准。
被破坏的土地,如果可以复垦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或养殖用地,应优先复垦为这些农用地。如果不能直接复垦为上述农用地,但可复垦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土地(如蓄水池、沼气池等),应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复垦,用于农业服务。如果不能复垦为农用地,则应设法用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