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9-17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如果劳动者受伤后经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为其提供工伤保险待遇并进行工伤赔偿。只有在用人单位不排除或存在其他争议情况时,才需要进行仲裁或诉讼程序。然而,仲裁并不是获得工伤赔偿的必要途径。
2014年3月,钟星公司承建了扬州雅居乐花园项目消防工程,并将部分工程分包给曹某。2015年7月,曹某将消防工程中的挡烟垂壁制作安装木工活部分分配给庄某,庄某召集瞿某等人进行施工。然而,当年7月10日,现场智能化工程施工人员不慎将瞿某使用的扶梯撞倒,导致瞿某摔落并受伤。
根据《江苏省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第十条规定,如果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其他组织或自然人,劳动者起诉请求确认与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也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表示,实际施工人与其招用的劳动者之间应认定为雇佣关系,但实际施工人的前一手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人、分包人或转包人与劳动者之间既不存在雇佣关系,也不存在劳动关系。根据上述规定,本案中瞿某与钟星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无需经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施工单位有义务为其所使用的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即使施工单位与农民工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也不能减免施工单位缴纳工伤保险的责任。因此,在本案中,瞿某作为钟星公司所使用的农民工,可以向钟星公司主张工伤保险赔偿责任。
根据一审判决,瞿某所受伤害可按工伤保险待遇损失由赔偿义务人直接予以赔偿,无需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因此,判决钟星公司、曹某连带承担工伤保险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