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法院的选择方法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管辖法律知识

管辖法院的选择方法有哪些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3-09-28

 
76085
债务纠纷也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就偿还欠款方面发生的纠纷。债务纠纷发生后,一定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而不要以不合法的手段去处理。债务纠纷的解决方式很多,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但是一些债权人常常为了不伤和气,协商阶段的时间拖得太长,从而坐失了很多收回欠款的良机。申请支付令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9条: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那么,债权债务纠纷怎么选择管辖法院?如果出借人想去法院起诉,该找哪家法院呢?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合同纠纷的管辖规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条的规定,就合同纠纷而言,应当由被告的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来进行管辖。根据第25条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被告的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的住所地以及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来进行管辖,但是这种约定不得违反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合同纠纷的管辖地选择的重要性

对于通常的经济合同而言,双方当事人往往没有规定经济诉讼的管辖地。然而,一旦发生经济诉讼行为,根据第24条的规定,必须到被告的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诉讼。这样一来,如果当事双方不在同一地方,甚至相隔遥远,就会增加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的负担。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现象时,官司往往会变得被动。

合同纠纷管辖地的事前防范和事后补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事人可以根据第25条的规定,采取以下措施:

事前防范

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应当防范日后可能发生的争议纠纷,并争取并注明对自己有利的法院来管辖案件。通过在合同中约定合适的管辖地,可以避免在发生纠纷时被迫前往不利的法院。

事后补救

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在协商调解的过程中签订补充协议,约定适当的法院来管辖纠纷。这样,在协议执行无法实现时,当事人可以向有利于自己的法院提起诉讼,以保护自身利益。

当然,如果债务方在法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那么必须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纠纷。在诉讼过程中,举证是债权人主张权利的关键。如果当事人无法对自己的主张提供充分证据,就必须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延伸阅读
  1. 协议管辖司法解释
  2. 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哪一个
  3. 2002-2013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4. 案由不同合并审理是怎么样的
  5. 如何认定电子商务合同的签订地点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民事调解书有有效期吗
  2. 有责底薪违法吗
  3. 干活慢会被辞退吗
  4. 哺乳期员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5. 离职多年后档案在哪里
  6. 以技术入股不承担亏损可以吗
  7. 劳动局投诉是免费的吗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