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2-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征收赔偿标准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构成。
土地补偿费的计算方法如下:土地补偿费一般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安置补助费根据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量进行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量是根据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得出的。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然而,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对于刚刚播种的农作物,补偿标准为季产值的三分之一。对于成长期的农作物,补偿标准最高为一季度产值。对于粮食、油料和蔬菜青苗,如果能够收获,则不予补偿。对于多年生的经济林木,应尽量移植,并由用地单位支付移植费;如果无法移植,必须砍伐的,则由用地单位按实际价值进行补偿。对于成材树木,由树木所有者自行砍伐,不予补偿。各地一般都有具体的青苗补偿办法。
对于征收土地需要迁移的铁路、公路、高压电线、通讯线、广播线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编制投资概算,并列入初步设计概算报批。拆迁农田水利设施及其他配套建筑物、水井、人工鱼塘、养殖场、坟墓、厕所、猪圈等的补偿,参照相关标准,支付迁移费或补偿费。
农村征地补偿标准的具体标准和金额由市、县政府根据法律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规定。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确定(涉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应按照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确定的单价执行,具体执行标准由各地决定。如果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无法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总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这一规定已在2013年3月26日的《土地管理法》中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