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2-31
遇到不合理的补偿情况,可向当地城建部门进行投诉,并要求他们进行处理。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依法加强对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进行处理。
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之前,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给予补偿;对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
根据第二十五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应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一旦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依法提起诉讼。
根据第二十六条规定,如果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未能在规定的签约期限内达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房屋征收部门应向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市、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征收范围内进行公告。
补偿决定应公平合理,包括补偿协议中规定的事项。如果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第二十七条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先行补偿,后进行搬迁。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并要求被征收人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违法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方式强迫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不得参与搬迁活动。
根据第二十八条规定,如果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并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附有补偿金额、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相关材料。
在棚户区改造中,需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并对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进行依法赔偿。同时,要考虑棚户区居民的承受能力,与各项住房政策衔接,实施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
在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复杂问题时,应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政策。
在棚户区改造中,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单位参与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回迁安置房屋的建设质量,防止因质量问题引发矛盾纠纷。
在棚户区改造完成后,应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供便利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
在棚户区改造中,应充分利用棚户区在历史上形成的优点,并挖掘其潜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