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修改,拟与刑法修正案九无缝衔接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法 > 交通法规法律知识

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修改,拟与刑法修正案九无缝衔接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0-05-25

 
69144
本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送审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道交法主要是配合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改,那么具体是怎么样的?下文为大家详细分析解答。

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修改,拟与刑法修正案九无缝衔接

《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于2015年8月29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危险驾驶罪作了补充规定,增加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员或者严重超速以及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等内容。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相关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与《刑法修正案(九)》有关危险驾驶犯罪行为规定相衔接,保持法律制度的系统性,并从制度上解决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公安部研究提出了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的意见,邀请部分院校法律专家、部分律师和专业运输单位管理人员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送审稿)》。现将送审稿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关于与“刑九”衔接条款的修改意见

“刑九”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危险驾驶罪中增加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等情形,并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按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为了与这一规定相衔接,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作了修改。

(一)对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的超员行为,区别情节轻重,提高罚款处罚幅度,增加处罚种类。当前,我国部分地区从事校车业务、旅客运输车辆超员行为时有发生,部分所有人、驾驶人罔顾生命,追求利益最大化,驾驶车辆严重超员载客运输,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一方面,超员导致车辆超出其载质量,增加了行车不稳定性,还会引发爆胎、偏驶、制动失灵、转向失控等危险,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另一方面,超员载客往往会加大事故的伤亡后果。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存在营运客车超员的事故1946起,死亡1289人,受伤6173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中存在客运车辆超员的占27.2%。这类行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社会危害性大,而且都是由行为人故意实施,主观恶性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对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超过额定乘员百分之二十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法律规定的处罚偏轻,过罚不相当。“刑九”将从事校车业务、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的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对超过额定乘员,尚不构成犯罪的,有必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以有效发挥法律的惩戒作用,震慑、预防和减少超员违法行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为此,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对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载客超过核定乘员尚不构成犯罪的,区别情节轻重,提高罚款处罚幅度,增加资格罚、人身罚和财产罚,包括超过核定乘员的,将罚款由二百元至五百元提高至五百元至二千元;超过核定乘员情节较重的,将罚款由五百元至二千元提高至二千元至五千元,并增加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和十五日以下拘留处罚;对严重超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行为人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同时,增加了没收违法所得的规定,不让行为人从违法行为中获利(送审稿第三条第一款)。

此外,鉴于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机动车负有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与“刑九”相衔接,督促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相应的罚款、拘留和没收违法所得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送审稿第三条第二款);对公路客运车辆违反规定载货以及货运机动车超载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将处罚的对象由“运输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扩大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并取消了“经处罚不改的”限制条件(送审稿第三条第五款)。

(二)对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的超速行为,区别情节轻重,提高罚款处罚幅度,增加处罚种类。驾驶从事校车业务、旅客运输车辆超速行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导致群死群伤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全国校车、营运客车超速违法导致交通事故6649起,死亡2891人,其中,上述车辆负有责任的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超速行驶导致的占53%。对超速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按照第九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款的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偏轻,过罚不相当。“刑九”将从事校车业务、旅客运输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对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尚不构成犯罪的,有必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以有效发挥法律的惩戒作用,震慑、预防和减少超速违法行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为此,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九十九条之一,对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尚不构成犯罪的,区别情节轻重,提高罚款处罚幅度,增加资格罚、人身罚,包括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将罚款由二十元至二百元提高至五百元至二千元;超过规定时速行驶情节较重的,将罚款提高至二千元至五千元,并增加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和十五日以下拘留处罚;对严重超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送审稿第四条第二款)。此外,为了与“刑九”相衔接,督促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相应的罚款、拘留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送审稿第四条第三款)。

(三)对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行为增加处罚。近年来,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化学品等活动日趋严重,特别是不法人员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社会危害性极大。如2014年7月19日,一辆厢式货车运载液体乙醇行驶至沪昆高速公路湖南邵化段,与一辆大客车发生追尾事故后引起燃烧,先后造成多车烧毁,共造成54人死亡,6人受伤。经调查,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厢式货车非法加装可移动罐箱,违法装载运输6.52吨液体乙醇上路行驶。“刑九”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但对此类行为尚未危及公共安全,不构成犯罪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缺乏相应法律责任规定。

为与“刑九”规定相衔接,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九十九条之二,对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危及公共安全构成犯罪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送审稿第四条第四款)。此外,为了与“刑九”相衔接,督促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相应的罚款、拘留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送审稿第四条第五款)。同时,还规定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送审稿第四条第六款)。

二、关于其他急需修改条款的意见

当前,在道路交通管理和执法实践中存在着对机动车驾驶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主动接受交通违法处理缺乏有效约束手段,惩治买卖交通违法记分行为无法可依,个人所有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监管难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修改现行法律规定,以确保公共安全。

(一)将机动车没有未处理的交通事故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录作为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条件。依法及时接受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是每个机动车驾驶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近几年,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建议,要求修改完善法律,明确在车辆定期检验环节督促当事人履行处理交通违法和事故的责任,为执法工作提供充足依据。为此,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做了修改,规定经检验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且机动车没有未处理的交通事故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录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送审稿第二条)。这样规定,一是有利于充分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合法权益。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现有规定,除因查明事故原因检验鉴定需要外,不得扣留交通事故车辆。如果当事人拒绝或者以各种理由拖延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将持续处于不稳定状态,受害人的相关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有违社会公平正义。修改这一规定,能够督促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觉主动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履行相关的法律责任,切实维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有利于有效督促当事人及时处理交通违法。由于全社会诚信体系还未形成,一些公民法治意识不强,执法实践中,对发现并通知当事人交通违法行为的,不少机动车驾驶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主动、不积极接受处理。修改这一规定,可以有效督促驾驶人、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及时接受交通违法处理,接受相关的警示教育,有效避免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敦促其履行法律义务,增强遵法守法意识,切实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二)对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处罚和记分的行为增加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机动车驾驶人实行累积记分制度。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对于警示、教育违法的机动车驾驶人,约束和矫正其驾驶行为,不断提升驾驶人的安全守法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提高了部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分值,进一步严格了机动车驾驶人管理,在规范道路通行秩序、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方面取得了明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随着执法实践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突出问题,一些违法人员以他人名义顶替实际驾驶人接受违法处罚和记分,并借此牟取经济利益,进而产生买卖交通违法记分的“黄牛”非法中介,损害了法律法规的权威,严重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处罚和记分行为的查处尚无明确规定,查处这类违法行为无法可依。为此,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九十九条之三,规定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罚和记分并从中牟取经济利益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罚和记分并从中牟取经济利益,被处罚后再犯的,以及组织、介绍他人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罚和记分并从中牟取经济利益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驾驶证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送审稿第四条第七款),以有效发挥法律的惩治和教育警示作用,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公德。

(三)禁止以个人名义登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相关部门对其检查监督难度大,车辆安全隐患多,未取得运输许可运输危险化学品、非法改装车辆和罐体、未按要求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车辆安全技术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以及驾驶车辆严重超速、严重超载等违法行为多发,容易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规定不得以个人名义登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送审稿第一条),以与相关法规相衔接,确保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这次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建议主要是为了保持《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行政处罚与“刑九”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补充规定相衔接,仅对部分条款进行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11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调研论证,并将适时提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全面修改的意见。

延伸阅读
  1. 父亲酒驾,孩子能参加公务员考试吗
  2.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解析
  3. 法院执行费的收取标准与相关规定
  4. 行驶证有效期过期了怎么办
  5. 交通事故理赔交强险赔偿限额

交通法热门知识

  1. 车辆被撞,对方全责,保险公司不赔偿的解决办法
  2.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
  3. 车祸九级伤残能赔多少钱一口价
  4. 车辆被撞人死亡的责任认定
  5. 无罪辩护醉驾怎么判
  6. 支付宝可以交违章罚款吗
  7. 酒后驾驶怎么判无罪辩护
交通法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