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9-1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交通事故中的残疾赔偿金是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来计算的。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从残疾发生之日起按照二十年计算。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五年计算。
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对残疾赔偿金的总额有影响。有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有伤残等级就可以获得二十年的赔偿。实际上,残疾赔偿金是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来计算的。司法实践中,通常将伤残等级作为赔偿标准的系数,从一级到十级对应的百分比系数分别为100%至10%。因此,伤残程度越严重,残疾赔偿金越高。
选择一个合适的法院进行管辖对于计算残疾赔偿金很重要。根据残疾赔偿金的计算依据,该赔偿金是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的。因此,在选择受诉法院时应该考虑这一因素。可以参考《交通事故索赔指南一:死亡赔偿金的赔偿》中的相关内容来进行选择。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差异导致残疾赔偿金的数额有明显差异。在交通事故中,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是否以死者户籍来区分适用城镇标准或农村标准是一个问题。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应该以户籍为准,即城镇户籍的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农村户籍的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然而,以户籍来确定标准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司法解释的原意。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残疾赔偿金是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补偿。考虑到我国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就业或者定居的情况普遍存在,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支出与城镇户籍人员并无不同。因此,以受害者经常居住地作为适用城镇标准或农村标准的条件更公平、更切合实际,也更符合立法原意。
如果受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标准,那么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来计算。受害人需要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可以对残疾赔偿金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受害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高或伤残等级较高,但伤害对其职业没有影响,比如娱乐场所售票员,腿部伤残对其收入没有影响;或者受害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低或伤残等级较低,但伤害对其职业影响较大,比如模特因脸部擦伤而被迫改行,这时候可以适当调整残疾赔偿金,以达到相对公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