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9-01
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间内,某种事实状态持续存在所产生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规定的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权利,导致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的计算应注意区分实体上的请求权和程序上的请求权。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实体上的请求权,即胜诉权。但程序上的请求权仍然存在。即使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也应受理。然而,如果义务人以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进行答辩并拒绝履行义务,法院将判决权利人败诉。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自行协商处理、请求交通警察协助调解、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交通警察的事故认定无异议并共同请求调解时,交通警察应当当场进行调解,并在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由当事人签名并交付。对于按照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时,可以在收到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予调解。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要求赔偿身体受到伤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根据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如果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第196条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受伤害之日起算。如果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诉讼时效从伤势确诊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后,如果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且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在收到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对于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十日。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调解书并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送达各方当事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依照法律规定执行。
交通事故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这一点没有争议。然而,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一直是民事审判中存在争议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如果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调解申请,起算时间比较容易确定。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送达当事人,诉讼时效从当事人收到调解终结书之日起算。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且公安机关未制作调解终结书,诉讼时效从调解失败之日起算。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但当事人不履行,诉讼时效从调解书中写明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对于诉讼时效从治疗终结之日起算的情况,存在一个问题,即何时可以确定治疗终结。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的解释,治疗终结是指临床效果稳定,但这个标准很难界定。当事人和法官很难达成一致判断。此外,目前没有医疗机构或法医鉴定机构可以出具治疗终结的证明,因此很难确定治疗终结之日。如果以最后一次就诊之日作为治疗终结的起算时间,可能出现当事人为了不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在距离上次就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去医院进行检查的情况,法院的支持与否都难以使双方当事人都信服。
如果诉讼时效从损失确定之日起算,也存在问题,即后续治疗。很多情况下,受害人的伤势不是一次手术治疗就能完全恢复的,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而二次手术与第一次治疗的时间间隔通常很长,可能是半年、一年、两年甚至更长。在进行后续治疗时,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即后续治疗费。这些费用应视为受害人的损失,而受害人的全部损失直到后续治疗费发生后才能确定。如果诉讼时效从此时起算,可能距离事故发生已经有几年的时间,距离受害人治疗终结可能也不短。这显然违背了诉讼时效法律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案件的诉讼时效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当事人在诉讼时应尽早提交诉讼状,以免被责任方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推脱,难以维权。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