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后处理程序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2-24
交通肇事逃逸后的处理程序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一旦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并布置堵截和查缉。根据第三十三条规定,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在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相关情况。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导致他人死亡,将被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将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将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一规定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进行行政制裁,将吊销其驾照并终生禁止重新取得,无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然而,若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减轻其责任。这里所说的"责任"是指民事责任,即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难以认定事故责任,因此首先推定逃逸者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只有当逃逸者能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时,才可减轻其责任。这一规定加重了逃逸者的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