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5-24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在交通事故中应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延误救治。如果肇事车辆参加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应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如果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或者肇事车辆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逃逸,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可以先行垫付部分或全部抢救费用,并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事实上,只有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才会各自承担50%的赔偿责任。
而如果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即使《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双方承担同等责任,机动车仍要承担至少60%的责任。
根据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应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如果不足,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比例分担责任。
(二)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没有过错,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承担的赔偿责任不超过10%。
如果交通事故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公安厅的指导意见,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需要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的情况,一般按照以下原则减轻责任:
(1) 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在事故中负次要责任,减轻比例不超过20%;
(2) 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在事故中负同等责任,减轻比例不超过40%;
(3) 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减轻比例不超过60%;
(4) 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减轻比例不超过80%。但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并承担全部责任,机动车方的减轻比例不超过90%。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对于超过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限额的赔偿部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和《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比例分担责任。一般可以根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来确定赔偿责任,并参照以下比例承担:
1. 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 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 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 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5. 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 属于交通意外事故或各方均无责任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赔偿责任;
7. 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双方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二)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而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可以适当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减轻比例如下:
1. 非机动车或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减轻80%至90%;
2. 非机动车或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减轻60%至70%;
3. 非机动车或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减轻30%至40%;
4. 非机动车或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减轻20%至30%。
对于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或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情况,由机动车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