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07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侵犯了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从而导致了人身伤亡的精神损害。这种精神损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伤残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下降,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和精神五个方面丧失或部分丧失对生活的享受。这包括受害人现实生活环境和未来生活幸福。
2. 伤残者相对寿命缩短。指的是人体主要生命器官残缺或功能障碍,以及严重伤残者,其寿命相对于同龄正常群体缩短,其未来生命权受到侵害。
3. 受害人亲属丧亲之痛。因受害人死亡而致其亲人精神痛苦。
4. 受害人遭受持续性疼痛和折磨,该疼痛和折磨事实上可以解除。例如,手术致使手术器械遗留体内一年以上。
5. 受害人因非颅脑损伤而出现的永久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的器质性精神障碍。
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必须适合我国国情。考虑到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过高的精神损害赔偿要求在大部分案件中难以实施和执行,既不公平,又因执法不一而淡化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必须进行严格的量化。
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应遵循法官自由酌量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适当限制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计算赔偿数额的方法有:
对于纯精神利益损害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慰抚金赔偿,可以采用概算规则。法官将案件情况分为加害人过错程度的轻重、受害人被侵害的精神利益损害后果及所受精神痛苦程度、双方的经济负担能力及经济状况和受害人资历这四种因素。在计算时,首先按照当地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一般限额,分成低、中、高三个档次,根据前三种着重考虑的因素确定适用哪一个档次。然后根据其他因素在这一档次的幅度中上下浮动,最后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现行立法已对一些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已有明确规定的,应按照该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目前只有《国家赔偿法》对人身自由权侵害、生命权侵害和扶养请求权侵害进行了具体的赔偿规定。例如,《国家赔偿法》第16条规定:“侵害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虽然这是国家赔偿标准,但在没有关于人身自由权侵害赔偿的正式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参照这一规定执行。
当确定精神利益中财产利益损失的数额时,可以参照其他标准确定赔偿金数额。例如,可以参照受害人在被侵权期间可能获得的利益的损失数额进行计算。在营业组织的人身受到侵害时,这种可得利益的损失较为明显,较容易计算。实际上,这种损失就是受害人侵权期间受到的财产不利益。另外,可以参照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而获得的非法所得,来确定赔偿金数额。还可以参照某些人格权转让使用的一般费用标准。例如,在肖像权、名称权转让使用中,可以约定一定的使用费。对于有约定使用费数额标准的,可以按照约定标准计算赔偿金数额;对于没有约定标准的,可以参照类似使用费的一般标准来确定赔偿金数额。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支付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次全部给付和年金制。一次全部给付较为合理,因为在年金制的情况下,给付过程可能会延续十几年,如果加害人失踪、丧失收入来源或死亡而又无遗产,受害人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即使加害人不存在上述情况,但如果加害人拒绝继续履行给付义务,受害人还需要不断申请执行,非常麻烦。而且,如果受害人是死者的近亲属,在支付期间死亡且无继承人时,实际上加害人就不会支付余下的抚慰金,这无法对加害人起到惩罚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下,一次性支付方式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并且一次性支付也使得死亡赔偿金或残疾赔偿金具有可让与性和可继承性。当然,如果赔偿数额非常巨大,加害人的经济状况又很差,法官可以酌情将付款期限适当延长,分为两次或三次支付。如果受害人同意每年支付相应金额,法官也可以判决采用年金制。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加害人因故不支付赔偿,可以要求以多次支付赔偿的责任人提供财产担保或具有良好信用的担保人(如银行、保险公司等)的担保,以确保受害人的赔偿权益得到保障。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应遵循适用原则,并结合现有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这些计算方法包括概算规则、比照规则和参照规则。此外,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支付方式时,一次全部给付方式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采用年金制。
根据邓瑞卓(1999)提出的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计算标准,一般伤害的赔偿额可按以下系数化公式计算:
A = b(1 + b'') + c + d
其中:
A为精神损害应得赔偿额;
b为受伤害之时至住院之前的肉体与精神痛苦的基本赔偿额,以小时为标准计算,不足1小时者按1小时计算;
b''为伤势轻重与伤痛程度(10%~100%);
c为住院期间的肉体与精神痛苦基本赔偿额,以日为标准计算,不足1日者按1日计算;
d为受害人出院后肉体与精神痛苦基本赔偿额。
对于残废者的赔偿额,可按以下系数化公式计算:
A = b(1 + b'') + cb'' + f(I - I'')(d + e)
其中:
f为伤残等级(10%~100%);
I为法定生存年限,为70岁;
I''为残废者评残时的年龄;
I''''为亲属在受害人评残或死亡时的年龄。
如果受害人在受伤时立即死亡,可按以下系数化公式计算每位亲属的赔偿额:
A = j(1 + h(I - I''''))
其中:
j为丧失亲人的基本赔偿额;
h为残亡者与其亲属的亲情关系程度,父母、子女、配偶为100%,兄弟姐妹为80%,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60%,其他亲属为40%。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支付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次全部给付和年金制。一次全部给付较为合理,因为年金制存在一些问题,如加害人失踪、丧失收入来源或死亡而无遗产时,受害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此外,加害人拒绝继续履行给付时,受害人还需申请执行,费时费力。如果受害人在支付期间死亡且无继承人,加害人就不会支付余下的抚慰金,无法对加害人起到惩罚作用。因此,在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下,一次性支付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并且具有可让与性和可继承性。当然,在赔偿数额巨大且加害人经济状况差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付款期限或分次支付。如果受害人同意每年支付一定金额,法官也可判决采用年金制。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加害人逃避赔偿责任,可要求责任人提供担保或找到具有良好信誉的担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