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1-15
在确定交通事故精神赔偿额时,需要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以及造成事故后的处理和态度等因素。
根据民法通则123条的规定,在推定机动车驾驶方为过失的情况下,如果被害人是故意的,可以免除驾驶方的责任;如果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有过错,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此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双方责任的划分也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的考虑因素。
需要考虑交通事故对伤者造成的伤害是长期的、短期的还是永久性的,以及对伤者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程度确定赔偿数额,伤残评定等级越高,赔偿数额越多。
法院会根据侵权人的经济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赔偿范围。如果赔偿费用过高,执行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在实践中,法院在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时,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也不宜提出过高的赔偿数额。根据地区的最新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安徽省地区一般不低于5000元但不得高于80000元,江苏省规定一般不得超过5万元,广东省规定如果造成重伤、残疾或死亡的,赔偿额在30万以下确定。
在购买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和车上人员责任保险的基础上,车主还可以投保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以减轻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