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2-14
1. 有过错的一方承担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2. 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况下,按照各自过错比例分担责任:
(1) 负主要责任的一方承担70%责任;
(2) 负同等责任的一方承担50%责任;
(3) 负次要责任的一方承担30%责任。
1.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则机动车一方按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 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责任;
(2) 机动车一方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责任;
(3) 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责任;
(4) 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10%责任;
(5)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责任;
(6)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7)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2. 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情况下,由机动车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全部赔偿;对超过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当前规定赔偿。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立即停车,为保护现场,或者有条件报案而不及时报案,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情况下,应按以下规定承担事故责任:
(1) 一方当事人有上述行为的,承担全部责任;
(2) 当事人均有上述行为的,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3) 依法可以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的交通事故除外;
(4)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情况下:逃逸的当事人应当承担交通事故逃逸的全部责任;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过错的,由逃逸的当事人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车祸致人伤残需要赔偿以下项目: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根据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为止。如果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