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8-17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的规定及基本精神,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能成为指控犯罪的证据,也没有移送审查起诉的必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划分实质上是一个认定违章行为与危害后果因果关系的过程,而不是法定证据。在责任认定书中,违章行为和法定危害后果可以通过证据证明,但因果关系的存在只是办案人员的主观分析。该认定书代表了公安机关对当事人行为的有罪评价,而这种有罪评价本身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否则会陷入“因为有罪所以有罪”的论证泥潭。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实践中往往会产生误导效应,使办案人员产生依赖心理而放弃对案件的实质性审查。同时,将责任认定书作为一种特殊的“鉴定结论”,迷信其证明效力并提交法庭质证。然而,根据我国刑诉法赋予检法两院的案件审查权,对当事人违章行为、法定危害后果的存在及其因果关系的确认是检法两院固有的审查内容,也是法律赋予的职权。因此,在交通肇事案件的审理中,作为审查、审理结果的起诉书或判决书,其内容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接受事故责任认定书的约束。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实质内容已被公安机关自身的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所包含,因此不需要以“证据”的形式重复移送。在公安机关办理交通肇事案件时,根据调查取证的结果,判断案件是否应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依据为:一是当事人有违章行为;二是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危害后果;三是前述两者间具有因果关系。一旦确定了这三个条件,刑事诉讼程序便可启动。因此,公安机关依据这些条件形成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