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依据和划分标准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鉴定 > 交通事故鉴定标准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依据和划分标准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4-27

 
64560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原则

一、行为责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的发生和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认定。行为责任原则指出,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负有责任,那么必定是由其行为引起的。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当实事求是地表述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程度,而不需要考虑法律责任问题。

二、因果关系原则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确定哪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因果关系原则指出,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才算起作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与在事故中的作用并不成正比,有些行为即使不违法也能在事故中起作用,而有些违法行为很严重却并未起作用。因此,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当先看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的发生起作用,然后确定该行为的过错程度。

三、路权原则

路权原则即各行其道原则,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的基本原则。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在交通事故认定中,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借道避让原则

根据法律法规,交通参与者可以借用非其专用的道路通行,但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即合理避让原则。借道避让原则要求交通参与者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各行其道,并主动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应当先确定一方已违反了通行规定,然后再分析另一方是否尽到了安全义务,以此来衡量双方行为的作用并划分责任。

2、行人在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段横过道路与机动车发生事故的特殊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在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机动车应当避让。行人横过道路与机动车发生事故时,行人固然是受害者,但行人也应当维护交通安全。在认定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的交通事故时,应当考虑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特性,并确定双方是否尽到了安全义务。

四、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包括合理避让原则和合理防范原则。合理避让原则要求交通参与者在享受通行权利的同时,如遇他人侵犯己方的合法通行权,必须做到合理避让,主动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合理防范原则要求交通参与者在通行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应当根据合理避让原则和合理防范原则来分析双方行为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并根据双方是否尽到了安全义务来划分责任。

合理避让原则在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应用

一般原则

根据合理避让原则,被妨碍方在采取措施避让妨碍方时,应确保不会对第三方的交通安全产生危险。如果被妨碍方的措施会对正常参与交通的第三方造成危险,那么合理避让原则不适用。一般来说,以各行其道原则划分事故责任相对简单,因为此类事故的路面痕迹和车辆停放位置通常能够客观反映当事人的行为。而根据合理避让原则,直接证据取证较为困难。尽管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民事侵权案件,但与其他民事侵权案件相比,交通事故发生在动态运行中,各方当事人的相互作用性较强。因此,采用合理避让原则划分交通事故责任具有其合理性。

合理操作原则

合理操作原则要求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运行时,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应主动避免一些法律法规未禁止但可能存在危险隐患的行为。如果实施了上述行为并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应承担事故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首先,每个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运行时都有自己的操作习惯,一些习惯存在危害交通安全的隐患,而法律不可能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行为。其次,即使是完善的法律也难以对所有交通行为做出无遗漏的规定。在法律实施后,社会上会出现新的事物参与到道路交通运行中,这些新事物也许存在危害交通安全的隐患。适用合理操作原则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重点考虑存在交通过错的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并未违法。

结果责任原则

根据结果责任原则,即使行为人的行为未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如果加重了事故后果,仍应承担事故责任。这是因为交通事故的原因可分为发生原因和结果原因两种,这两种原因共同导致了交通事故的结果。发生原因是主动打破交通平衡环境的因素,有一定的主动性;结果原因是在外在因素的作用下才能造成结果的因素,有一定的被动性。虽然发生原因的作用大于结果原因,但在事故中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不尽相同,必须综合考虑。交通事故的认定应该客观、科学、公正地反映事故成因,因此,有过错的当事人应承担事故责任。此外,结果责任原则还能增强交通参与者维护交通安全的意识,促使每个人在参与交通时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如何审查事故认定书

由于事故认定过程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如运动力学、刑事侦查学等,对事故认定书的审查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审查原则

审查事故认定的程序是否合法,包括责任认定主体的资格和是否向当事人送达等。审查事故认定的事实与其他证据是否存在矛盾。责任的认定应建立在公安机关依法调查收集的证据基础之上,即事故认定的事实应与证据证明的事实一致。如果存在矛盾,必须重新判定事故责任。审查事故认定的责任是否得当。

质证原则

作为一种证据,事故认定书必须经过庭审质证,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经过庭审质证。只有事故认定所依据的证据经过庭审质证无误,才能评判责任认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不对等原则

控辩双方在对事故认定书的证明责任上是不对等的。事故认定书作为控诉机关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依据,在庭审过程中,控方比辩方承担更大的举证责任。因为控方具有查清案件事实的法定职责,其取得的证据是证明案件的主要证据。因此,控方在法庭上必须提供支持责任认定的证据。

驾驶人员职业注意义务原则

在判断驾驶人员责任时,应强调驾驶人员职业上的注意义务,而不是对行人和非驾驶方的苛刻要求。判断驾驶人员责任时不仅应考虑是否违章,还应考虑是否遵守一般安全义务。因为任何发达的交通规则都不能完全概括现实交通的复杂状况。

未报案情况下的责任判定

如果双方均未报案,一般应认定驾驶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使其承担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1. 车祸责任认定有什么原则
  2.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赔偿比例划分指南
  3. 被车碰了该怎么理赔
  4. 城镇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详解
  5. 交通事故:主责保险公司应赔偿的金额

交通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云南省2011年伤残赔偿金计算标准
  2. 什么是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定
  3. 如何区分轻重伤鉴定标准与损害赔偿伤残鉴定的不同点
  4. 对伤残评定不服的,能否申请重新鉴定
  5. 交通部门事故检验鉴定有哪些要求
  6. 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赔偿标准
  7. 新交通事故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