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鉴定有哪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鉴定 > 交通事故鉴定标准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鉴定有哪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2-23

 
64534
在进行汽车交通事故科学鉴定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坚持中立性

在交通事故鉴定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性和公正性,并遵守职业道德。我们经常遇到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然而,只有一个是真理,两个鉴定书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鉴定结果通常分为结论前提型和错觉型。

结论前提型鉴定

结论前提型鉴定是鉴定人根据委托方的期望,适当地捏造和杜撰鉴定结果的一种情况。这通常是受经济或人情的影响,经济和人情像一根看不见的线,间接地支配着鉴定人的行为。

错觉型鉴定

错觉型鉴定是一种非恶意的、无意的错误鉴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细致谨慎,按要求进行科学鉴定。

通俗易懂

鉴定书作为证据在事故处理、理赔处理甚至法庭诉讼中使用。这些过程中涉及的人员通常不熟悉科学鉴定中使用的概念、定律和技术术语。因此,鉴定书的撰写应尽可能简明扼要,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使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论证部分可以作为附录,并适当添加图表、照片、图形、录像等,以加深感性认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保证交通事故鉴定的客观性,最重要的是不受事件细节的束缚,要完整地观察事故的全貌。不要过分拘泥于事故的部分细节,不要拘泥于某一特定的证据或理论设定假说。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避免先入为主

这是在强行做出结论前提型鉴定时常用的手段。在鉴定过程中,必须清楚所作的考证过程与提交的结论之间的关联性,依靠考证的条理性与来龙去脉让相关人员弄清楚鉴定的结论。

避免使用夸大其词的逻辑推理

这也是在强行做出结论前提型鉴定时常见的方法。在鉴定时明显夸大损伤的程度,故意忽略难以掩盖的明显损伤的例证,以特定的不确切的证言或风闻为依据,故意展开故事情节,并围绕这些因素进行各种求证,来解释其理论的正确性。这种方法在事故鉴定中有极大的危害性。

从多种角度观察、论证

事故鉴定的证据主要分为物证和证人的证言。碰撞发生前的运动状态与碰撞过程及碰撞后的运动状态紧密相关,各种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通过力学计算按时间序列追溯推定。因此,交通事故这一物理现象可以依据大量可靠的证据从多方面、多角度查证。

充分考虑采样数据的误差

通过实验室来处理交通事故鉴定问题时,由于存在各种可控条件的误差,会使鉴定结论存在较大的误差。

着眼于关键证据

在整个鉴定过程中,往往是某一关键证据决定着鉴定结论的真伪。

延伸阅读
  1.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相关法律常识
  2. 婚内协议公证收取标准
  3. 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原则是什么
  4. 公证处的职能
  5. 军人离婚诉讼程序是怎么样的

交通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间是多久
  2. 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费用标准
  3. 交通事故评残标准
  4.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需遵守哪些规定
  5.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10级的赔偿标准
  6. 交通事故鉴定概念是什么
  7. 交通事故一级至十级的伤残评定标准是什么
交通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