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0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当赔偿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的金额。这个损失赔偿额不仅包括实际造成的损失,还应该包括对方因合同履行后可能获得的利益的损失。但是,这个赔偿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如果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那么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以及我国的司法实践,构成违约责任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构成违约责任的第一个客观条件是一方当事人必须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违约行为只有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中才能产生。因此,违约行为发生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已经存在着合同关系。如果合同关系并不存在(例如尚未成立、已被解除或被宣告无效),则不会发生违约行为。
构成违约责任的第二个主观要件是违约一方当事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当事人违约可能有各种原因,如不可抗力或对方违约等。如果违约是由于这些原因引起的,当事人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只有因为违约当事人的原因造成违约责任,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因此,违约当事人要承担违约责任,主观上必须存在过错。在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况下,过错的大小将决定其承担违约责任的大小。
损害事实指当事人违约给对方造成的财产上的损害和其他不利后果。从权利的角度考虑,只要有违约行为,合同债权人的权利就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损失就已经发生。在违约人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不需要考虑对方当事人是否真的受到损害以及损害的大小;而在需要支付赔偿金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当事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害。
构成违约责任的最后一个条件是违约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违约当事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仅限于因其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对于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其他损失,违约人自然没有赔偿的义务。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违约人应当赔偿这两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