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8-23
在法律领域中,先期违约与预期违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末届至时,一方当事人明示或以行为表示将不履行合同。而先期违约则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另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情况下首先违约。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对其违约行为进行抗辩的权利。与权利消灭的抗辩不同,先履行抗辩权是对违约的抗辩。权利消灭的抗辩是因合同履行效力消灭,当事人享有的拒绝履行的抗辩权。例如,当发生不可抗力导致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可以主张权利消灭的抗辩,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当不可抗力导致合同部分无法履行时,同样可以运用权利消灭的抗辩,当事人可以履行能够履行的那一部分。而当不可抗力导致合同迟延履行时,一般情况下,另一方的履行期限应当顺延(尤其是在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条件的情况下)。如果迟延履行一方要求在后履行的一方如期履行时,后一方拒绝按原期限履行,则不属于先履行抗辩权,而属于权利消灭的抗辩权。由于不可抗力导致自己一方履行迟延,合同对另一方履行期限的规定随之失去效力。
创立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有助于区分双方违约和一方违约的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时,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在双务合同中,由于双方义务的关联性,双方各自违反应承担的义务,各自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况是很少出现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将一方的先期违约和另一方的中止履行合同认定为双方违约,从而令双方同时承担违约责任。先履行抗辩权的引入反映了合同义务之间的联系。运用此概念,能够清晰地说明一方先期违约与另一方中止履行合同的关系。这对于正确确定当事人行为的性质和违约责任非常有用。
先履行抗辩权反映了后履行义务人的后履行利益。后履行利益包括期限利益(或顺序利益)和履行合同条件。期限利益或顺序利益对当事人来说,有时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合同约定买方于某年一月付款,卖方于同年六月发货。这样的约定对卖方来说具有期限利益或顺序利益。期限利益的主要表现在于卖方可以利用买方的资金和时间差去组织货源。如果买方到期不付款,卖方也可以不供货。不供货的原因在于买方未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视为双方违约,而应该认定买方违约,卖方因对方违约而行使抗辩权。履行合同条件是指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前提条件。如果买卖合同明确规定款到提货或交款提货,那么顺序利益和期限利益就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方履行与另一方履行之间的关系却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