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7-17
根据《合同法》第67条的规定,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互负债务指的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待给付的债务关系。关于互负债务的具体定义,存在着争议,有肯定说与否定说之分。
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需要债务之间存在明确的先后履行顺序。无论这个顺序是当事人约定的还是法律直接规定的,都不影响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如果债务之间没有明确的先后履行顺序,那么将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而不成立先履行抗辩权。
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情况包括在履行期限届至或届满前未予履行,以及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尚未履行。而先履行一方履行不合债的本旨,则指的是虽然先履行一方履行了债务,但其履行并不符合当事人约定或法定的标准和要求,即构成违约行为。《合同法》第67条只规定了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但未涵盖履行债务不符合法定要求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补充。履行债务不符合债的本旨包括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包括加害给付)、部分履行和不能履行等形式。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且债务之间存在先后履行顺序时,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同时,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履行债务不符合债的本旨,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合同法》第67条)。在传统民法中,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却没有被提及。我国合同法首次明确规定了先履行抗辩权的存在。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主要适用于先履行一方违约的情况,这是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主要区别。
根据其是否从属于主债权而存在,抗辩权可以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根据行使效力的强弱,抗辩权可以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根据其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而产生的方式,抗辩权可以分为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
在转让合同权利时,债务人无需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债务人在接到权利转让通知后,转让行为即生效,权利的受让人成为新的债权人,享有与原债权人相同的权利,债务人需要向新的债权人履行合同义务。为了保护债权人转让权利的行为不损害债务人的利益,德国、意大利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债权人的变更不影响债务人所享有的权利,以确保债务人不会因为权利的转让而无法行使应行使的权利。
当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抗辩权。债务人在接到权利转让通知后,可以行使抗辩权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抗辩权是指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由于债务人的抗辩权是其固有的权利,不会因权利的转让而消失,因此,在权利转让的情况下,债务人可以向作为受让人的新债权人行使该权利。受让人无权以任何理由拒绝债务人行使其权利。
债务人可以行使的抗辩权包括先诉抗辩权、合同撤销的抗辩权、债权已履行完毕的抗辩权、债权无效的抗辩权、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等。债务人可以行使这些抗辩权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在权利转让后,债务人还可能因某些事实产生新的抗辩权,例如,在附有解除条件的合同权利转让后,当合同规定的解除条件达成时,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提出终止合同的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