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1-02
根据时设定的债务人抗辩权,债务人在债权让与时可以对抗原债权人的抗辩。这些抗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双方虽订有合同,但债权并未实际产生;债务人已经履行债务,债务已经消灭;债权人在订立合同中有过错,导致债务人不能按照原合同履行付款义务;原合同违反法律无效,不能继续履行;同时履行抗辩权等。这些抗辩事实通常不要求在债权让与时已经发生,只要债权让与时该抗辩的法律原因已经发生,或者抗辩事由发生的基础在通知时存在即可。即使在让与通知到达后发生的情况也构成对新债权人的抗辩。例如,即使时效期间届满发生在债权让与后,债务人仍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时效届满的抗辩。债务人在接到让与通知时就可以主张对让与人的抗辩权,但在《德国民法典》中,对此抗辩权利有一个限制的例外。根据第405条规定,如果债务人已制作债务证书,在出示该证书前不能对新债权人主张债的关系的缔结或者债的关系的承认是虚假的,或者主张与原债权人有不得让与的债权的约定,但新债权人明知或者可知债权让与事实的除外。
我国不承认债权让与的无因性和独立性,因此债权让与合同的合法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债权让与行为的法律效力。如果债务人认为债权让与的基础行为即让与合同无效,可以随时援用予以抗辩。
在让与人与受让人签订债权让与合同后,但在让与通知到达债务人之前,债务人享有一定的抗辩权。首先,债权人在让与债权后本应不再享有让与债权,但债务人在不知道让与期间仍可以有效地向原债权人进行付款,并与其进行"实施关于债权的法律行为",例如约定清偿期限、免除或代物清偿,也可以单方主张抵消。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691条规定,"债务人在让与人或受让人向其通知转让之前,已向让与人清偿债务,其所负义务即告有效解除。"其次,根据《德国民法典》第407条第2款规定,如果债务人在知悉让与之前被原债权人起诉,并在起诉时已经知悉让与的情况下,债务人可以通过让与进行辩护,使诉讼归于消灭。这样的判决也对新债权人产生效力。第三,在债务人知悉让与之前所进行的付款,债务人享有选择权。债务人可以选择对新债权人主张已经向原债权人付款的抗辩,也可以因为这种付款不是自己承担的付款,向原债权人主张请求返还所付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