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1-19
每种抗辩权都有其严格的适用范围,超出此范围即为滥用权利,因此必须加以限制。我国《合同法》和《担保法》明确规定了几种典型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同时履行抗辩权只适用于同时给付的双务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同时提出互相交换的给付要求。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如果没有约定,买方的价款支付和卖方的财产转移应同时进行。一方在对方未履行给付义务之前,可以行使不履行合同的抗辩权,拒绝给付。当对方履行不完全或有瑕疵时,也可以主张合同未经正当履行的抗辩权。
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适用于有先为给付义务的双务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性质或当事人约定,一方在未履行给付义务之前,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对方则有权拒绝履行。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约定条件,后履行一方享有拒绝履行相应义务的权利,这是后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如果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在履行义务之前发现对方的财产、商业信誉或其他与履行能力有关的事项明显恶化,可以主动中止履行义务,这是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先诉抗辩权适用于承担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对主债权人的抗辩。在主债权人未对主债务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前,保证人可以行使抗辩权。
《合同法》和《担保法》对法定抗辩权的行使规定了严格的法定条件,这是对抗辩权行使的法定限制。
(1) 在同一双务合同中互负对待给付义务。
(2) 互负的义务已到清偿期。因为同时履行抗辩权是在同时履行时的抗辩权,是一种对方在不为给付时也同时拒绝给付的违约救济权。因此,对方的对待给付义务必须到了履行期,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只有在对方未同时履行义务时,才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可以拒绝对方的履行。这种拒绝是相互的,自己可以拒绝向对方履行,对方也可以拒绝向自己履行。最终的平衡通过同时履行或都不履行来实现。
(1) 必须是双务合同。
(2) 合同债务的履行存在先后。履行先后可以根据当事人约定、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确定。
(3) 先履行义务一方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明确规定了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这是基于诚信原则对不安抗辩权的明确限制。此外,《合同法》还规定了不安抗辩权的附随义务:
(1) 通知义务。当事人因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中止履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这是对对方权利的必要保护,双方及时了解情况后,可以提出异议或采取补救措施等。如果不履行及时通知义务,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对方提供担保时应及时恢复履行。法律赋予不安抗辩权的目的是保护先为履行义务一方的债权。如果对方提供担保措施保障了债权,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就不存在,此时应恢复已中止的债务履行。这种法定附随义务也是对不安抗辩权的一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