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02
异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在互相负有债务,并且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的情况下,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约定,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合同法》第67条)。
(1)需基于同一双务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同一合同,彼此互负债务,并且在履行上存在关联性,形成对价关系。如果债务不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就不会发生异时履行抗辩权。
(2)该合同需由一方当事人先为履行: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履行通常是有先后顺序的。这个履行顺序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交易习惯来确定。如果法律、合同和交易习惯都没有明确规定履行顺序,双方可以通过担保等方式来确定谁先履行。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可以通过银行协助双方履行的方式来确立履行顺序。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具备上述条件后,当事人可以享有异时履行抗辩权,即没有先履行义务但已到履行期的一方可以拒绝履行或部分履行。
(1)对价关系:异时履行抗辩权不必有"对待给付"的限制,即使没有对价关系也可成立。只要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先决条件,后履行者就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当然,在互为对价的两项债务中,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不履行,另一方更可成立先履行抗辩权。
(2)双方债务到期:异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求双方的债务都已到期,但一方的履行期在前,另一方的履行期在后。在后一方履行的情况下,以另一方的履行为自己履行的条件或因在后履行而享有期限利益。当一方应先履行而未履行或虽履行但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另一方可以成立先履行抗辩权。
(3)预期违约: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届至之前,当事人明示或默示毁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是否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取决于违约方是先履行义务的一方还是后履行的一方。如果是后履行的一方违约,先履行的一方可以保留自己的给付,但这不属于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如果是先履行义务的一方违约,后履行的一方不想解除合同而等待对方履行,那么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准备工作,以防止损失扩大。这种行为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先履行抗辩权,但随着履行期的届至,可以转化为先履行抗辩权。
行使履行抗辩权是否需要明确表示意思?是否需要及时通知对方?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规则。首先,当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而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可以不通知对方。因为未通知对方不会给对方造成危害。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表现就是在履行期限内不履行债务,此时可以推定先履行的一方了解另一方正在行使自己的对抗权利。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未通知对方不构成合同责任。这与行使不安抗辩权是不同的,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需要及时通知对方。其次,当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履行存在重大瑕疵或只履行了一部分时,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另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应当通知对方,给对方提供举证、解释和改正的机会,以防止损失扩大。
在涉及担保的合同中,一方的履行通常是另一方履行的条件。中国《担保法》规定了定金、抵押、质押、保证和留置五种担保方式。其中,定金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与另一方的履行抗辩权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