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0-07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一方先违约时,另一方可以以其违约行为为由,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先履行抗辩权是违约抗辩的一种形式,用于对先违约一方的违约行为进行抗辩。
先履行抗辩权与权利消灭抗辩有所不同。权利消灭抗辩是指由于合同履行效力消失,一方当事人可以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抗辩权。例如,由于不可抗力导致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受不可抗力一方可以主张权利消灭抗辩,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当合同部分无法履行时,也可以主张权利消灭抗辩,履行能力的一方可以履行部分合同义务。当合同迟延履行时,通常情况下,另一方的履行期限应顺延(特别是在一方履行是另一方履行条件的情况下)。如果迟延履行一方要求在后履行的一方如期履行时,后一方拒绝按原期限履行,这不属于先履行抗辩权,而属于权利消灭抗辩权。当一方因不可抗力而迟延履行时,合同对另一方履行期限的规定失效。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如果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先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包括: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
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及行使可以使后履行一方暂时中止履行自己的债务,以对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要求。然而,这只是暂时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并非永久的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影响后履行一方主张违约责任。如果后履行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导致合同迟延履行,迟延履行责任应由对方当事人承担。如果后履行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未能促使对方履行,或者未能促使对方采取救济措施来解决瑕疵履行问题,可以根据《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通知对方解除合同。
先履行抗辩权与同时履行抗辩容易混淆。在论述同时履行抗辩权时,有的学者严格理解“同时履行”。严格意义上的“同时履行”是指合同没有约定,法律也没有规定哪一方当事人应先履行合同义务时,双方当事人应同时履行合同义务。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同时履行抗辩权时,所称同时履行除了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同时履行之外,还包括一方先履行,一方后履行,但履行期均已到期的情况。对同时履行进行扩大解释的基础上产生的抗辩权称为扩张意义上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在研究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受到有关立法例的影响。根据《德国民法典》第320条和《日本民法典》第533条的规定,同时履行抗辩权实际上可以产生于两种情况:一方负有同时履行义务,另一方未履行之前,后一方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一方负有先履行义务,但未履行之前,后一方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产生履行抗辩权,前者是最本质意义上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后者虽然被学者纳入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研究范围,但与同时履行抗辩的作用、适用规则、效果等已有很大差异。在研究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将第二种情况即一方先履行、一方后履行的抗辩纳入先履行抗辩的范畴,以区分先履行抗辩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由于先履行抗辩权属于负有后履行义务一方享有的抗辩权,使其与不安抗辩权有明显区别。不安抗辩权是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享有的抗辩权,当预期的回报有不能实现的危险时,产生不安抗辩权。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并不要求对方履行义务期限届至,只要求行使不安抗辩权一方的履行期届至即可。如果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的履行期届至,不产生不安抗辩权,因为履行期届至后,他只能暂停履行的准备,无法停止履行。先履行抗辩权的产生和行使需要双方履行期均已届至,但必须一方的履行期在前,另一方的履行期在后。在先一方的履行期未到之前,另一方无权要求其履行,因此先履行抗辩权无需产生。在后一方的履行期未到之前,履行效力仍处于冻结状态,也无法产生先履行抗辩权的基础。
不安抗辩权是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享有的抗辩权,当预期的回报有不能实现的危险时,产生不安抗辩权。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并不要求对方履行义务期限届至,只要求行使不安抗辩权一方的履行期届至即可。如果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的履行期届至,不产生不安抗辩权,因为履行期届至后,他只能暂停履行的准备,无法停止履行。先履行抗辩权的产生和行使需要双方履行期均已届至,但必须一方的履行期在前,另一方的履行期在后。在先一方的履行期未到之前,另一方无权要求其履行,因此先履行抗辩权无需产生。在后一方的履行期未到之前,履行效力仍处于冻结状态,也无法产生先履行抗辩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