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诉法对合同履行地的认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要素法律知识

新民诉法对合同履行地的认定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2-13

 
62448
有人说2015年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变得比翻书还快,让人累觉不爱。合同履行地,即合同行使特征所在地。关于合同履行地的认定是怎么规定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接下来就跟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法律常识吧,希望小编能够帮助到您。

新民诉法对合同履行地的认定

一、合同履行地的约定优先原则

根据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即使实际履行地与约定履行地不一致,仍然应以约定的履行地法院为管辖法院。只有当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才可以考虑实际履行地法院的管辖权。对于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即为合同履行地。

二、合同履行地约定优先原则的例外情形

根据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情况下,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意味着合同履行地约定优先原则仅适用于已实际履行的合同,对于未实际履行的合同不适用。

三、合同履行地与不动产所在地的关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约定管辖不得违背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原则。根据民诉法专属管辖原则,不动产纠纷的诉讼应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因此,对于以不动产为履行内容的合同纠纷,其管辖法院应当是不动产所在地法院。任何约定不动产所在地以外的法院管辖的约定均无效。

四、合同没有实际履行时的管辖法院确定原则

当合同没有实际履行时,根据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情况下,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然而,如果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住所地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管辖法院。如果被告单方住所地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应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如果原告单方住所地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根据约定优先原则,应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或者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被告住所地与合同履行地均有管辖权,原告住所地法院至少应与被告住所地法院拥有同等的管辖权。如果原、被告双方住所地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相同,应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延伸阅读
  1. 地域管辖的法律条文
  2. 管辖权异议的法律规定
  3. 合同履行地的地域管辖范围
  4. 口头合同履行的法院能否管辖
  5. 放弃协议管辖的可行性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构成拒绝履行的要件
  2. 长时间不能履行合同的解决办法
  3. 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的区别
  4. 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5. 定金返还问题及适用定金罚则的条件
  6. 合同法中的拒绝履行和迟延履行区别
  7.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