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义务概述是如何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要素法律知识

合同义务概述是如何的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4-12-06

 
62399
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为保障自己的权利,而约定的义务。合同义务的来源多种多样,传统合同与现代合同对义务的概述都有所不同。那么,合同义务概述是如何的?为了消除大家的疑惑,手心律师网小编根据这一问题找到了以下资料。

合同义务的概述

合同义务是指在合同成立之前,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它是建立在民法诚实信用、公平原则基础上的具体化,包括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互相保护、通知、保密、协作及诈欺禁止等义务。

合同义务的特征

1. 先合同义务的主体是特定的

缔约合同的双方在接触磋商过程中,由陌生关系进入特殊密切联系的关系,实现了义务主体的特定化、相对化。

2. 先合同义务成立的理论依据是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要求缔约双方维持特殊的信赖关系,互守诺言,讲究信用,共同促成合同缔结成功。违反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即使合同未成立或已订立的合同被撤消或宣布无效,也要进行损害赔偿。

3. 先合同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

先合同义务是法律强制缔约双方承担的义务,是一种强制性规范,不是由当事人合意产生的义务,也不允许双方排除。因此,违反先合同义务是违法行为而非违约行为。

4. 先合同义务是附随义务

相对于有效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合同义务而言,先合同义务并不决定合同类型,不以给付义务为内容。随着缔约关系的发展,根据诚信原则逐渐形成协力、告知、保护、保密等不同内容的义务。

5. 先合同义务始于要约生效,终于合同生效

在要约生效前,双方只是一般人之间的关系,相互间的期待和义务较弱,没有进入特殊信赖关系范围内。随着双方的接触,要约生效后,要约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约束力,进入特定信赖关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基于信赖对方而作出缔结合同的必要准备工作,并对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进行制裁。

在要约生效前,要约并未产生法律拘束力,若一方因可归责于另一方的过错而遭受损失,可通过侵权行为法或不当得利进行救济。在少数情况下,即使不存在要约,但合同谈判的一方基于信赖而遭受损失,出于公平与诚信的考虑,也可能存在缔约过失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三) 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获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如果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1.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2. 劳务分包合同
  3. 荒地承包期限的规定
  4. 土地使用租赁合同
  5. 留置权的适用范围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2. 实习协议
  3.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4.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5.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6. 网站不履行合同如何赔偿
  7.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的履行解决方案

  1.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2. 侵犯商业秘密关于违约金的规定
  3.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4. 如何签订行纪合同
  5. 如何签订旅游合同
  6. 如何签订买卖合同
  7. 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

热门合同下载

  1. 机票合作协议范本
  2. 防盗门加工承揽合同范本
  3.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4. 舞台租赁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