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06
合同义务是指在合同成立之前,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它是建立在民法诚实信用、公平原则基础上的具体化,包括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互相保护、通知、保密、协作及诈欺禁止等义务。
缔约合同的双方在接触磋商过程中,由陌生关系进入特殊密切联系的关系,实现了义务主体的特定化、相对化。
诚信原则要求缔约双方维持特殊的信赖关系,互守诺言,讲究信用,共同促成合同缔结成功。违反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即使合同未成立或已订立的合同被撤消或宣布无效,也要进行损害赔偿。
先合同义务是法律强制缔约双方承担的义务,是一种强制性规范,不是由当事人合意产生的义务,也不允许双方排除。因此,违反先合同义务是违法行为而非违约行为。
相对于有效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合同义务而言,先合同义务并不决定合同类型,不以给付义务为内容。随着缔约关系的发展,根据诚信原则逐渐形成协力、告知、保护、保密等不同内容的义务。
在要约生效前,双方只是一般人之间的关系,相互间的期待和义务较弱,没有进入特殊信赖关系范围内。随着双方的接触,要约生效后,要约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约束力,进入特定信赖关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基于信赖对方而作出缔结合同的必要准备工作,并对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进行制裁。
在要约生效前,要约并未产生法律拘束力,若一方因可归责于另一方的过错而遭受损失,可通过侵权行为法或不当得利进行救济。在少数情况下,即使不存在要约,但合同谈判的一方基于信赖而遭受损失,出于公平与诚信的考虑,也可能存在缔约过失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三) 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获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如果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