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合同义务概念及违约责任有哪些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9-22
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接受自己提出的条件,这种行为就是要约。如果对方接受的要约就成立,要约成立后在正式合同签订前会有先合同义务,那么先合同义务概念及违约责任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先合同义务概念及违约责任
一、先合同义务概念
合同义务是指合同当事人根据约定所承担的义务。然而,在现代合同法中,合同义务的来源多样化,导致违约责任概念的改变。传统合同法认为只有当事人约定的义务才能称为合同义务,而违反约定的义务才构成违约责任。
先合同义务是指在合同成立之前,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法律义务,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它建立在民法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是这些原则的具体化。先合同义务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互相保护、通知、保密、协作和诈欺禁止等义务。
二、先合同义务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也称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债务所应承担的责任。违约责任制度与合同债务密切相关,是保障债权实现和债务履行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违约责任是债务不履行的结果,是以债务存在为前提的;另一方面,违约责任是国家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责任的法律表现。因此,违约责任与合同债务的关系可归结为:债务是责任发生的前提,责任是债务不履行的结果。
与其他法律责任相比,违约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 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不同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 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债务所导致的结果。构成违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存在有效成立的合同关系,二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事实。因此,违反合同义务是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重要区别。
- 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只有守约方才能基于合同向违约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与合同无关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对违约方提出请求或诉讼。
- 当事人可以预先约定违约责任。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预先约定违约责任。例如,预先约定违约金的数额、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免责条款等。当然,当事人的预先约定必须公正合理,否则可能被宣告无效或撤销。
- 违约责任具有惩罚性和补偿性双重属性。违约责任通过对违约方的制裁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起到惩罚作用,并可以预防或减少违约现象的发生。同时,根据平等、等价有偿的原则,违约责任以损害赔偿作为主要方式,具有补偿性。根据违约责任的补偿性,一方在违约后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人因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给缔约相对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可能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因缔约人的过失导致合同不能成立,并使相对人遭受损害,这主要指恶意磋商订立合同的情况;二是因缔约人的过失导致合同虽然成立,但属于无效合同或应当被撤销的合同,从而使相对人受到损害。无论是哪种后果,都会产生缔约过失责任,即缔约人之间的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