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义务怎样转移给第三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要素法律知识

合同的义务怎样转移给第三人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12-27

 
62299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合同义务。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关于合同的义务怎样转移给第三人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什么是合同义务和其相关的法律知识,也能很好的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义务的转移

当债务人希望将合同中的全部或部分义务转移给第三人时,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同意。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转让权利或转移义务需要进行批准、登记等手续,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只有在一方经过对方的同意后,才能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合同义务的定义

合同义务主要是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然而,现代合同法对合同义务的来源有多种观点,导致了违约责任概念的变化。传统合同法认为,只有当事人约定的义务才能被称为合同义务,违反约定的义务才构成违约责任。而现代合同法认为,以下两种义务也属于合同义务:

1. 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

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法律义务。

2. 附随义务

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义务,体现在合同的履行和终止之后。

合同义务的特征

合同义务具有以下特征:

1. 特定的主体

合同的缔约双方通过接触和磋商,从普通人之间的陌生关系进入到特殊密切联系的关系,使义务主体具有特定性和相对性。

2. 诚信原则的理论依据

合同的成立依赖于缔约双方维持特殊的信赖关系,遵守承诺,注重信用,共同促成合同的订立。如果违反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即使合同未成立或已被撤消或宣布无效,也需要进行损害赔偿。

3. 法律强制的义务

合同义务是法律强制缔约双方承担的义务,不是任意性规范,不是由当事人合意产生的义务,也不允许双方排除。因此,违反合同义务是违法行为而不是违约行为。

4. 附随义务

与有效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合同义务相比,合同的附随义务不决定合同类型,不涉及支付义务。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根据诚信原则逐渐形成协助、通知、保护、保密等不同内容的附随义务。

5. 从要约生效到合同生效

在要约生效之前,双方只是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彼此的期望和义务较弱,没有进入特殊信赖关系的范围。随着双方接触,要约生效后,要约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约束力,进入特定信赖关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基于对方的信赖进行合同的准备工作,并对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进行制裁。在要约生效之前,要约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一方因另一方的过失而遭受损失,可以依据侵权行为法或不当得利原则进行救济。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不存在要约,但合同谈判的一方基于信赖而遭受损失,出于公平和诚信的考虑,也可能存在合同过失责任。

延伸阅读
  1. 买卖合同的定义和义务
  2. 地役权的具有约束力
  3. 签订合同后的合同成立问题
  4. 个人债务的转移规定
  5.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解除条件及法律保护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2.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3.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4.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5.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6.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7.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