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部分不履行的应当如何赔偿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23
赠与是指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无偿的,不求回报的赠送给他人的一种行为。赠送时,赠与方以及被赠人应当签订一份赠与合同。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赠与合同部分不履行的,应当如何赔偿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与合同不履行的,能否要求赔偿
赠与人的赔偿责任
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赠与的财产被毁损或灭失,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故意和过失的定义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后果,但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过失是指行为人违反了应尽的注意义务的心理状态。根据过失的轻重,可以将其分为轻过失和重大过失:轻过失是指未达到一个谨慎之人所应有的注意程度而导致损害;重大过失是指未达到一个疏忽之人所能达到的注意程度而导致损害。
赠与合同中的赔偿责任
在普通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通常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只有在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或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才可能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且,赠与人只有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赠与的财产毁损或灭失的情况下,才需承担该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是赠与人的轻过失导致赠与的财产毁损或灭失,赠与人不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赠与人可不履行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赠与人的权利
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利益,当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时,赠与人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换句话说,如果在赠与合同订立后或者赠与人已经部分履行赠与义务后,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赠与人可以选择不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赠与义务,或者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部分赠与义务。
赠与人不履行赠与义务的法定条件
赠与人不再履行赠与义务时,需要符合以下法定条件:1. 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发生在赠与合同成立之后,而不是成立之前。如果赠与人本身的经济状况已经很差,但仍表示赠与意愿,实际上赠与行为可能缺乏真诚,赠与合同也就没有履行的基础。2. 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导致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或者使个人的家庭生活陷入困难,无法维持正常生计或履行扶养义务等。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不论赠与合同的形式如何,不论赠与的目的性质如何,赠与人都可以选择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赠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