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1-29
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根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约定赔偿是指根据当事人的意思确定的损害赔偿。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一般法定赔偿是根据法律一般规定确定的损害赔偿。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特别法定赔偿是根据特殊立法政策而特别规定的损害赔偿。
例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赔偿是一种惩罚性损害赔偿。
违约损害赔偿可分为迟延赔偿和填补赔偿。
迟延赔偿发生在履行迟延的情况下,是与本来的给付请求一并要求的损害赔偿。迟延赔偿被解释为本来给付请求的扩展。
填补赔偿是在履行不能的情况下产生的损害赔偿,作为代替本来给付的损害赔偿。在履行迟延的违约情况下,赋予填补赔偿请求权以替代本来的履行请求权。
因此,债务不履行(违约)的损害赔偿被认为是转换的损害赔偿债务,通常被视为与原始债权或履行请求权具有同一性。
具体来说,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是本来债权的扩展(迟延赔偿情况)或内容的变更(填补赔偿情况),与原始债权具有同一性。
履行请求权与各种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同一性,是指在人的担保、物的担保以及时效期间等方面在法律上被同等对待。这样的对待在于确保附属于履行请求权的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同样适用于损害赔偿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