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6-2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买受人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迟延付款,或者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时,经过催告三个月仍未履行的情况下,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明确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情况下,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否则解除权将消灭。
根据《合同法》第120条的规定,违约各方应根据具体违约形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而不适用过失相抵原则。
过失相抵原则是指在损害发生或扩大时,当权利人也存在过失时,法官可以根据过失比例将损害在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进行分摊,以减轻或免除义务人的赔偿责任。过失相抵原则最初适用于侵权法领域,但现代大陆法系和美英法系国家的民法大多将其扩展到合同法领域。
《合同法》没有规定双方违约时实行过失相抵原则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违约情况的复杂性。此外,过失相抵和双方违约在适用方面存在三大区别:
因此,在处理双方违约时,应首先明确双方各自违约的具体形态,然后确定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并由各方分别向对方承担责任。但根据《合同法》第99条和第100条的规定,如果双方所负责任属于同一种责任,并且根据性质可以抵销的,双方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抵销各自承担的责任;如果双方所负责任属于不同责任,但经双方协商一致,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并且不发生冲突,也可以进行抵销。此外,如果合同当事人为两个以上的多数,将在双方违约情况下出现更复杂的连带责任或按份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