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上的混合过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合同法规法律知识

什么是合同上的混合过错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5-02-04

 
61299

合同中的混合过错及其法律后果

一、混合过错的定义和特征

混合过错是指在侵权行为中,不仅加害人有过错,受害人也有过错,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的情况。根据《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当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时,可以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混合过错与一般的侵权形态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 致害人与受害人的主观过错相混合:混合过错不同于共同过错,共同过错是指多个人对致人损害的行为都有过错,不涉及受害人的过错问题。而混合过错则是指致害人一方和受害人一方都有过错。
  2. 损害发生的原因相混合:在混合过错中,致害人一方和受害人一方的行为都是导致损害发生的原因。如果只有一方的原因导致损害发生,则不构成混合过错。
  3. 受害人一方受有损害:混合过错的结果是受害人一方受到损害,而不是双方都受到损害。如果双方的行为互相给对方造成损害,则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侵权行为。

因此,混合过错必须存在受害人的过错。正确认识受害人过错的性质和形态对于民事责任的承担非常重要。

二、混合过错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14条的规定,当一方因另一方违反合同而受到损失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损失扩大,则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虽然该规定是针对合同制度中的受害人过错而言,但在侵权行为法中同样适用。

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受害人同样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以避免加害人承担更重的民事责任。如果受害人不履行这种义务,则应对扩大的损失负责。同时,受害人的过错与加害人的过错有所不同。加害人的过错可以是故意或过失,并且常常具有不法性质。而受害人的过错主要是未对自身财产和人身安全尽到注意义务,其主观上一般是过失。如果受害人的过错是故意的,那么加害人的行为和受害人的损失之间就没有因果关系。

混合过错发生后,其法律后果和民事责任的承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而根据《民法通则》第114条的规定,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扩大有过错,受害人应承担扩大部分的损失。

延伸阅读
  1.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规定
  2. 小区绿化破坏归谁管
  3. 如何解决不兑现售楼广告承诺的问题
  4. 通过中介租房发生纠纷能否索赔?
  5. 合作协议

合同类别热门知识

  1. 伪造印章被判刑所签担保合同是否有效
  2. 合同保全: 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特殊措施
  3. 主送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委托开发合同中委托人应尽哪些合同义务
  5. 协议和合同有区别吗
  6. 保管合同是如何规定的
  7. 合同代理人签字和盖章效力一样吗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2. 没有约定借款用途的借款纠纷
  3. 如何签订行纪合同
  4. 合同的加害给付责任
  5. 什么是合同违约
  6. 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
  7. 承租人提前解除租赁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网络优化合同范本
  2. 仓储服务合同范本
  3. 材料买卖合同范本
  4. 小型厂房租赁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