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上的混合过错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合同法规法律知识

什么是合同上的混合过错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2-04

 
61299

合同中的混合过错及其法律后果

一、混合过错的定义和特征

混合过错是指在侵权行为中,不仅加害人有过错,受害人也有过错,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的情况。根据《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当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时,可以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混合过错与一般的侵权形态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 致害人与受害人的主观过错相混合:混合过错不同于共同过错,共同过错是指多个人对致人损害的行为都有过错,不涉及受害人的过错问题。而混合过错则是指致害人一方和受害人一方都有过错。
  2. 损害发生的原因相混合:在混合过错中,致害人一方和受害人一方的行为都是导致损害发生的原因。如果只有一方的原因导致损害发生,则不构成混合过错。
  3. 受害人一方受有损害:混合过错的结果是受害人一方受到损害,而不是双方都受到损害。如果双方的行为互相给对方造成损害,则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侵权行为。

因此,混合过错必须存在受害人的过错。正确认识受害人过错的性质和形态对于民事责任的承担非常重要。

二、混合过错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14条的规定,当一方因另一方违反合同而受到损失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损失扩大,则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虽然该规定是针对合同制度中的受害人过错而言,但在侵权行为法中同样适用。

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受害人同样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以避免加害人承担更重的民事责任。如果受害人不履行这种义务,则应对扩大的损失负责。同时,受害人的过错与加害人的过错有所不同。加害人的过错可以是故意或过失,并且常常具有不法性质。而受害人的过错主要是未对自身财产和人身安全尽到注意义务,其主观上一般是过失。如果受害人的过错是故意的,那么加害人的行为和受害人的损失之间就没有因果关系。

混合过错发生后,其法律后果和民事责任的承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而根据《民法通则》第114条的规定,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扩大有过错,受害人应承担扩大部分的损失。

延伸阅读
  1. 离婚外遇证据要怎样收集
  2. 有捉奸证据能拿到精神赔偿吗
  3. 签空白合同的后果
  4. 学生周六溺水身亡学校有责任吗
  5. 人车混行道路被撞责任划分

合同类别热门知识

  1. 劳务用工合同范本怎么写
  2.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可以私自免费代理案件吗
  3. 风险代理费包含哪些费用
  4. 三方协议合同范本
  5. 技术咨询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6. 合同到期对方未履行合同且联系不上怎么办
  7. 没有代理权订立合同的问题有哪些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伤害该怎么办
  2. 教育机构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3.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4.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5.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6.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7. 一方与他人同居的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