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1-31
旅行社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例如擅自延长购物时间、缩短游览时间、增加或减少服务项目等,都属于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旅行社应按约定或旅游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但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然而,旅游活动本身包含物质和精神享受两个方面。根据赔偿的补偿性原则,除了物质赔偿外,旅行社还应对游客的精神享受损失进行赔偿。因此,游客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是合理的,但法律并不承认该精神不愉快能达到精神损害的程度。
大多数侵权责任不涉及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等方式。例如,不小心损坏他人车辆,侵权人只需修好车辆,无需进行精神损害赔偿。并非所有精神损害都有经济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与旅游者的人身伤害有关。如果旅游者的损害轻微,旅行社及时提供医疗救治、赔偿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等,无需赔偿精神损害。因为在一定范围内,人们必须承受和忍耐一些损害,只有在损害严重的情况下,旅行社才需要赔偿精神损害。
如果旅行社对旅游者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并导致长时间住院或死亡,旅行社的行为不仅造成了旅游者的人身伤害,还给旅游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精神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或家属请求精神损害赔偿通常会得到法院的支持。然而,具体情况还取决于主审法官的判断。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只有在侵害公民、法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公民的肖像权时,才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发布的司法解释中更明确地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
旅游合同纠纷是由于旅行社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向游客提供服务,例如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服务质量存在缺陷,给游客造成财产损失。旅行社对此承担的民事责任是违约责任,包括赔偿经济损失、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和承担违约金等。
由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只适用于侵权纠纷,而不适用于合同纠纷,旅游合同纠纷并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尽管旅行社的违约行为可能导致游客在心理和精神上的不愉快,但并未造成游客的精神痛苦,不满足《民法通则》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因此,在处理旅游合同纠纷时,游客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在调解旅游合同纠纷时,考虑到旅游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精神愉悦因素,责令旅行社向游客赔礼道歉往往有助于解决纠纷,使旅行社不能仅以赔礼道歉等非财产责任方式来替代违约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