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为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担保效力怎样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3-11
新公司法规定公司为股东担保
公司法对公司担保的规定
新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了公司担保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条款,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为他人提供担保时,必须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并由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如果公司章程对投资或担保的额度有限制,公司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对于公司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情况,必须经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并且受到一定的限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能参与相关决议。这些决议必须获得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担保的法律规范及公司作为担保主体的合法性
担保是民事法律规范中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方式。作为企业法人的公司,在担保方面是符合要求的主体。新公司法允许公司自由提供担保是合理的,但同时也设定了一系列要求。对于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情况,公司必须遵守更为严格的决议程序。然而,是否会影响公司对外签订合同的效力,有人认为这一规定主要是对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权利限制。如果公司法定代表人未经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就对外签订担保合同,属于无权代理,因此该担保合同应被认定为无效。
公司为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其他人提供担保的情况
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为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其他人提供担保是允许的,前提是公司章程对此进行了规定。一般来说,公司章程会规定担保计划需要经过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才能实施。如果公司未经过相应决议就对外签订担保合同,或者担保总额超过了章程规定的限额,那么合同的效力就存在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对公司担保进行限制的实质上是公司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限制。公司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设立的私法人联合体,公司章程是这一联合体中人的意志的体现。如果认定担保合同无效,将会影响到主合同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相当于将公司章程制定者之间的约定强加于主合同的债权人,这违背了保护债权人合理期待的原则。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对外签订的担保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如果公司章程没有规定担保需要经过决议的情况,应适用代理的规定。如果公司法定代理人未经过决议代理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可以认定担保合同效力待定。如果事后经过决议通过,可以追认合同为有效;如果未能通过决议,则可以认定担保合同无效。然而,这种理解存在一个问题,在公司章程有规定的情况下,不经过决议的担保合同仍然有效,而在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因此,在公司不追认或否决的情况下,简单地认定对外担保合同无效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事后没有通过决议,也可以参照合同法的规定,用表见代理来认定代理行为有效,从而确认担保合同的效力。如果对债权人苛加审查法定代表人担保代理权的义务,将增加市场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违背了商法鼓励交易、保障交易便捷的原则。因此,总体而言,在公司为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其他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应认定担保合同有效。
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情况
如果公司未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就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这违反了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应认定此担保合同无效。与第一种情况不同,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与公司存在密切的联系,包括经济和法律上的联系。他们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更有可能利用公司担保谋取私利。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行为,保护公司、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经济秩序,有必要对这种担保设置更高的门槛。因此,公司法对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情况进行了单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