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代理的多种纠纷情形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21
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效力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那么常见的合同委托代理纠纷有哪些呢?请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合同代理的多种纠纷情形
一、因委托书授权不明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65条第3款规定,当委托书授权不明的情况下,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这是因为委托书授权不明存在委托人的过错,导致不利结果产生。同时,代理人明知委托书授权不明而仍然实施代理行为,也存在过错。如果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被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的民事责任就是被代理人在有权代理的情况下应承担的责任。如果委托书授权不明导致代理行为无效或被相对人撤销,被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的责任通常为缔约上过失责任。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的连带责任没有顺序限制,第三人可以向被代理人提出请求,也可以直接要求代理人承担责任。
二、因行为人的无权代理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的规定,当行为人无权代理时,如果被代理人不予追认,则无权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被代理人对第三人不负任何责任。无权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的民事责任可以是履行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也可以是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然而,如果第三人明知代理人没有代理权但仍然与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无权代理人无需对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因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66条第2款的规定,因代理人不履行职责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代理人应当向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委托代理中,代理人一旦接受委托人的授权,就有义务代理其从事授权范围内的行为。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职责就违反了这一义务,应对被代理人承担义务不履行的责任。如果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存在委托合同,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职责的行为也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四、代理人和第三人对被代理人的连带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66条第3款规定,当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时,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根据第4款规定,当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已终止却仍然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代理人和第三人的恶意串通行为构成了对被代理人的共同侵权。仅仅第三人知道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还不足以让第三人与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五、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连带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67条的规定,当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或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却不表示反对时,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这是因为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在代理人违法行为中都有过错,给第三人造成了损害。第三人所受的损害通常是因代理人的违法行为导致的缔约上过失责任或侵权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三人明知代理行为违法,对于因此产生的损失应由第三人自行承担,不能请求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六、转委托代理中的法律责任
转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将代理权转委托给第三人行使的代理。转托代理的成立要件包括:存在本代理、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为被代理人选任转托代理人、转托代理人的代理权范围不得超过代理人的代理权范围、转托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且代理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根据《民法通则》第68条规定,当委托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托他人代理时,应当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如果没有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应当在事后及时告知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代理人对自己所转托的人的行为负民事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转托他人代理的情况除外。根据这一规定,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将代理权全部或部分转委托给第三人行使时,必须征得被代理人的同意。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转托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对被代理人无法产生法律效力。此时,代理人应对与转托代理人从事法律行为的相对人承担履行合同或损害赔偿的责任。然而,如果代理人能够证明转委托是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被代理人不能拒绝代理人的转委托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被代理人承担。在将代理权转委托给第三人时,代理人应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转托代理人明确转委托代理权的具体权限范围。如果因代理人的转委托授权不明给第三人造成损失,根据《民法通则若干意见》第81条的规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赔偿损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要求委托代理人赔偿损失,如果转托代理人有过错,应负连带责任。如果转托代理人明知授权不明而仍然从事代理行为,通常可以认定转托代理人有过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除一般民事行为外,涉及当事人经济利益或重大民事权益的委托与转委托行为应以书面形式确认,不得以口头形式确认。对于书面证据,必须加以重视,并综合考虑其价值取向,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