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由谁承担责任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1-28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的机动车辆的保有量也极迅提高。特别是公民个人对机动车的拥有量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此同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因此产生的损害赔偿纠纷呈逐年增长势头。如何确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由于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事故处理办法)在规定赔偿责任主体上存在局限性、滞后性,没有考虑驾驶员与车主之间各种复杂关系,且在归责原则、承担责任的主体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规定有相悖之处,加之对《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的理解问题,导致人民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的裁判结果也迥然不同。笔者就确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主体相关问题提出以下浅见:
确定交通事故损害责任主体的法理依据
一、侵权责任原则
根据我国侵权法,对侵权责任采取过错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原则及公平原则。一般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因自己的过错而实施的行为负责,而不是指责任主体对他人实施的行为负责,也不是指对自己所有、占有、管理的物致人损害的后果负责。特殊侵权责任是应为由其负责的他人行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所造成的损害负责。
二、危险控制理论和报偿理论
危险控制理论是指谁能够控制、减少危险谁承担责任的原则。机动车辆一旦运行就存在危险,对这些危险物的支配者和危险活动的经营者可以预防和减少危险的发生。因此,对于这些危险物或危险活动所生的侵害应由危险物的支配者或危险活动的经营者负责,即危险责任。报偿理论是指谁享有利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每个人都可依自己的意志追求自身的利益,但如果因此害及他人利益时,则作为利益的追求者应负担其损失。
责任主体所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及责任形式
一、机动车驾驶员的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机动车辆驾驶员在个体运输与私家用车的情况下,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驾驶员的行为可分为执行职务的行为和非执行职务的行为。在非执行职务驾驶机动车辆造成事故时,驾驶员应承担责任。在执行职务驾驶机动车辆造成事故时,责任主体为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
二、机动车驾驶员所在单位的责任
机动车驾驶员所在单位负有转承责任,即对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的交通事故负责。驾驶员所在单位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费用。
三、机动车所有人的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在个体运输与私家用车的情况下,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员无过错,机动车所有人应分担对方10%的经济损失。如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员有过错,机动车所有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辆所有人的界定与免责情形
在实践中,机动车辆的登记车主与实际车主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对于交通事故的民事责任赔偿,应由实际车主承担责任。登记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民事责任。实际车主对车辆实际控制、占有、使用、收益,是车辆运行的直接实际受益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在车辆买卖过程中,如果未办理过户手续,买卖双方均有违反车辆买卖管理秩序的行为,应由实际车主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车辆买卖过程中未办理过户手续,但车辆已实际交付,登记车主仍不能支配该车的运营,实际车主应承担民事责任。在车辆买卖过程中,如果车辆发生肇事前,车辆的所有权以及与所有权相关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发生变化,由于某一法律行为的介入,产生新的法律关系,机动车辆所有人可免责。
车辆所有人的责任问题
车主对自己所有的车辆在一段时期内处于无法支配的局面,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本无法预见、无力控制。车辆由所有人以外的其他人以合法行为或非法行为实际控制运行,且肇事的驾驶员与车主不存在隶属、雇佣、监护、代理等身份关系,如果此时仍机械地判由车主承担民事责任,则不符合危险控制理论和报偿理论,明显违反公平原则。
机动车辆所有人与被盗车辆的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被盗机动车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批复中指出,使用盗窃的机动车辆肇事,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的,肇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被盗机动车辆的所有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被盗车辆所有人的免责情形,应是车辆所有人对机动车辆的管理并无过失的瑕疵。对于机动车辆所有人对其机动车辆的管理有过失或瑕疵时,也予以免责,则不利于保护受害人,并有可能给机动车所有人推卸责任给了借口。比如将机动车马达钥匙留于原位,且未锁门离开机动车,随后机动车被盗,对这一情形也予免责,违背危险责任思想。
分期付款购车情形下的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1月21日作出的《关于购买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中规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购车,出卖方在购买方付清全部车款前保留车辆所有权的,购买方以自己名义与他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并使用该车运输时,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出卖方不承担民事责任。
其他情况下的责任
根据笔者的观点,以下情形也可以免除机动车辆所有人的责任:
- 车辆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已支付部分或全部价款,出卖人已交付车辆但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时,应由买受人承担赔偿责任,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 基于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将车辆交付保管方、承揽方,保管人或承揽人驾驶车辆或允许他人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时,由保管人或承揽人承担责任。
- 无偿借用他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出借人与借用人无隶属、监护、雇佣等身份关系,且出借人无过错的,并由借用人驾驶或雇佣驾驶的,应由借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此种情况下的受雇驾驶员应视为执行借用人的职务行为。
- 基于债的关系,债务人将其所有的车辆作为担保物交给债权人质押,出质人不能再使用机动车,丧失了对机动车运行的支配,此种情况下,质权人不认真履行保管质物的义务,驾驶或交给他人驾驶质押的车辆而肇事造成损害赔偿责任,应由质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立法建议
在《民法通则》颁行后至《事故处理办法》出台以前,司法实务界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及法律适用,倾向性的观点认为应当适用无过错原则,既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然而,《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在确定责任主体方面不够严谨,且过于简单,容易产生歧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车辆的所有人应承担赔偿责任。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并未对驾驶员所在单位与车辆所有人的关系作出明确解释,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不一致的处理方式。
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两个解决办法。一是通过立法程序,制定一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作为调整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特别法。二是在制定并颁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应对分期付款购车出卖方保留车辆所有权、旧机动车辆买卖未过户、盗窃车辆、承包车辆运输、无偿借用车辆人自己驾驶车辆或雇佣驾驶员驾驶车辆等情形造成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诉讼主体及责任主体作出系统的司法解释。